| 1. 难度:中等 | |
|
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做了几期解读“大学校训”的节目。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这些校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能够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人成长
|
|
| 2. 难度:中等 | |
|
浙江杭州利用“茶都”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把茶文化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茶文化建设是整个杭州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④茶文化提升了文化品位,决定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在第九届“全国十佳电视制片”表彰大会上,民族史诗大剧《木府风云》以其和谐大爱的主题、演员的精湛表演以及精良的制作,一举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收视美誉双丰收。《木府风云》获得收视美誉双丰收是基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无形的、非强制的特点,文化塑造着人生 ②优秀文化总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③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影视剧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我国重视大运河申遗工作,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 ①是全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展示 ②是该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对研究该国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趋同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选项能体现下面漫画寓意的有( )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界博览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
|
| 7. 难度:中等 | |
|
2012年8月,有着千年历史的浙江绍兴开元寺大殿被开发商拆得只剩下骨架,对此无数绍兴市民和专家感到十分惋惜。在开发和保护上面,文物并不是“绊脚石”,我们应该明白历史建筑一旦被毁灭,将永远消失。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的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与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
| 8. 难度:中等 | |
|
安徽省地域文化明显清晰,主要有三大块:徽州文化、淮河文化和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影响较大,目前成果较多;淮河文化历史比较悠久,地域广阔;皖江文化与前两者比较,细心挖掘,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导致文化产生差异的因素有(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 ②各地的历史传统不同 ③自然环境差异 ④共同的社会实践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对“吃文化”的研究热潮。该片所探讨的问题并不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其特有的国人气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应体现民族性,彰显民族特色 ③文化创新是赋予传统文化全新内容的过程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_的特点(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区域性
|
|
| 11. 难度:中等 | |
|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我国必须( ) ①注重中华民族精神的决定作用 ②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心 ③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④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奋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 A.中华文化是由儒佛道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
| 14. 难度:中等 | |
|
孟浩然《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15. 难度:中等 | |
|
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感受着文化的熏陶。这表明(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③实践推动文化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无形的、非强制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感觉:“国外虽好终是客。”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些人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观的、随意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
|
| 17. 难度:中等 | |
|
201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的传统歌节,为纪念这一民族节日,贵州省荔波县联山湾举办第四届“六月六”布依歌节活动。我们通过“六月六”布依歌节活动可以( ) ①感受布依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接受布依族文化熏陶同化 ③领略布依族文化的韵味 ④消除不同民族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
|
| 18. 难度:中等 | |
|
徐悲鸿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画家。他的历史巨作《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外国观众看了之后都为之震撼。 材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像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0. 难度:中等 | |
|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歌与画寄托。这说明(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有其相对独立性 D.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22. 难度:中等 | |
|
明代画家唐伯虎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③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 23. 难度:中等 | |
|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的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C.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
|
| 24. 难度:中等 | |
|
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拯救。从“外星人”到《指环王》、从《蜘蛛侠》到《黑客帝国》,人们欣赏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就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人们会受到文化无形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地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情况表
材料二:为保护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012年7月24日,北京市召开会议,启动暑假网络环境整治。集中治理有害网络出版物和盗版网络文化产品,依法从重从快查办传播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大要案,坚决关闭“黑网吧”,着力规范网吧经营秩序。 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说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的必要性。(12分)
|
|||||||||||||
| 26.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儒学有功于中国,孕育出汉唐盛世;有的学者认为儒学危害中国,是落后的罪魁祸首。儒学在两千多年中,对中国的盛世是否有过贡献?现在如何公正地评价当时的批儒?这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儒学、儒学精神,对现代有没有价值?能不能经过转换,服务于现实?这也需要研究。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对待儒学应持的态度。(12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今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6分)
|
|
| 28.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最近,中国领导人又提出携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一条蔚蓝色的彩带,穿越历史沧桑,连通四面八方,传递和谐情谊,承载时代重任,托举伟大梦想——这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1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