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最受亲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
|
| 2. 难度:中等 | |
|
据悉,第三届“西安交通大学 国际文化节”在西安开幕,自全球76个生国的近千名外国留学生通过歌舞、展板及汉语朗诵的方式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并一同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 ①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同名书籍《舌尖上的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在当当网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册。不仅如此,由此书引发的“吃货”效应将其他餐饮美食类书籍也带入了销售高峰。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成了第一生产力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青岛市财政部门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投入分析评价制度,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截至2013年9月份,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完成82.4亿元,同比增长14.2%。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 ) A.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D.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
|
| 5. 难度:中等 | |
|
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目的是要充分展现乡村教师淡漠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大力宣传和弘扬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是因为优秀文化( ) ①成为引领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近年,各级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先进人物事迹宣传报道,“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托举哥”周冲 …… 这些先进人物寻常但不平凡,无不令人心生敬意。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无形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其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2013年6月,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访化,并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韩中信心之旅,共创新20年”为主题的演讲,在此次演讲的开场和结尾,朴槿惠总统熟练地使用了中文,充分展现了其“中国通”的汉语实力。汉语成为了拉近两国关系的“秘密武器”这展现出( ) A.语言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B.中华文化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 C.文化融合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软实力会对政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
|
| 8. 难度:中等 | |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出:“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与否,不是有几颗核弹,不是GDP,不是最高大楼在不在中国、最大的广场在不在中国,而是最完美、不断前进、最吸引人的文化在不在中国。”上述材料说明( ) A.文化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越突出
|
|
| 9. 难度:中等 | |
|
2013年6月26日至29日,“孔子文化世界行”系列活动走进俄罗斯,中华文化与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产生了共鸣。这说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其特色 B.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趋同性 D.中华传统思想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
| 10. 难度:中等 | |
|
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④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
|
| 11. 难度:中等 | |
|
闽南话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现象告诉我们( ) ①闽南话文化只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 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2013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与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希望各国汉学家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汉学研究繁荣发展,做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刘部长的希望是因为( ) ①汉学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国汉学家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③访问学者对文化传播有独特的作用 ④中外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③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 ④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意思,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十八大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主要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泉和动力 B.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
| 16. 难度:中等 | |
|
2013年3月22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中俄双方通过开展旅游年活动,将会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中国旅游年”活动( ) ①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将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已成为各国共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在各地呈现出风味多样的特点。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之分,口味方面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风味上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特色。这说明我国的饮食文化( ) ①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 ③与西方饮食文化融为一体 ④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
| 18. 难度:中等 | |
|
2013年4月4日,两岸同胞清明齐聚黄陵公祭中华始祖轩辕黄帝,这一活动是( ) A.典型的民间封建迷信活动 B.传统的人文艺术表演活动 C.海内外华人共同参加的宗教活动 D.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的纪念活动
|
|
| 19.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0. 难度:中等 | |
|
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
|
| 21. 难度:中等 | |
|
汕头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近代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和改革开放设立的五个特区之一,经过150多年的积淀洗礼,孕育了今天的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这说明侨乡文化和特区文化是( ) ①不同文化交融的结果 ②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泉 ④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粤语是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带的中州雅韵与南越土著居民俚语交融而形成的方言,是我国众多方言中最简练的一种,表达相同的意思,吴方言要40秒,粤语只要15秒。粤语的形成说明( ) ①粤语源远流长 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③文化在传播中创新 ④中华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 23. 难度:中等 | |
|
2013年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
|
|
| 24. 难度:中等 | |
|
2013年10月27日,河南省汴梁市17所中小学举行了“弘扬民族精神、创建和谐校园”知识竞赛。该活动诠释了团结进取、自强不息、勤奋上进的优秀品格,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之所以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民族综合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 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
|
| 26.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大场面、大投入、大制作举办的豪华文艺晚会和高成本节庆活动,造成严重浪费,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此,2013年8月14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明确提出严控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等具体要求和监督检查职责。这是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2013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纪委下发通知,要求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新年贺卡或日历,这是继去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后,打击奢侈浪费和贪污腐败的最新举措。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在全国倡导树立勤俭节约意识的理论依据。(15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阅读材料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16分)
|
|
| 28.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1)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9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