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2014年9月3日,澳大利亚慈善家魏基成夫妇在今年中国云南省鲁甸县地震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派人捐赠3万件棉服到震中所在地龙头山镇,发放给当地受灾群众。材料中的棉服( ) A.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C.是商品,因为有进行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一组是( ) ①居民家里使用的自来水 ②2011年日本地震中分发给受灾群众的救灾物资 ③农民生产的蔬菜 ④市场上的蔬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丝瓜络是农民房前屋后种植的丝瓜的废弃物,农家偶尔用来刷刷锅碗,如今被有心人制成多种产品销售。这一过程实现了如今被有心人制成厨房清洁用品、沐浴护肤用品、鞋垫等1000多种产品销售。这一过程实现了( ) ①从劳动产品向商品的转化 ②从自然物向劳动产品的转化 ③从满足自己需要向满足他人需要的转化 ④从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生产的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格 C.价格和价值 D.价值和价值尺度
|
|
| 5. 难度:中等 | |
|
货币的本质( ) A.金银 B.商品 C.劳动产品 D.一般等价物
|
|
| 6. 难度:中等 | |
|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①价值尺度 ②支付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流通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在“商品—货币—商品”中,货币主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
|
| 8. 难度:中等 | |
|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
|
| 9. 难度:中等 | |
|
从“商品—商品”发展到“商品—货币—商品”,后一个公式说明( ) 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买和卖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 ③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④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王先生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999元的液晶电视,通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000元人民币买回这台电视。这里的“5999元”、“5000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商品流通、价值尺度 B.价值尺度、商品流通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
|
| 11. 难度:中等 | |
|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发行纸币2000亿元,此时,一元纸币相当于______货币的购买力( ) A.0.5元 B.2元 C.4元 D.1元 2.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 A.纸币购买力提高 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
|
| 12. 难度:中等 | |
|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在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 ①现金 ②信用卡 ③支票 ④外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14. 难度:简单 | |
|
银行信用卡之所以是目前最有效的支付手段,是因为对持有者来说,它具有以下优点( ) A.集存款、取款、消费、信贷、结算、查询于一体,安全方便 B.可以任意透支 C.可以到任何地点进行消费使用 D.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随意申领
|
|
| 15. 难度:简单 | ||||||||||
|
人民币外汇牌价(人民币/100美元), 此表情况说明( )
A.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 B.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C.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下降,人民币币值上升 D.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
||||||||||
| 16. 难度:简单 | |
|
不久前,神舟笔记本电脑Q12C以1999元的低价震撼上市。许多人过去“只在梦中想”,而今可以“信手抱回家”。笔记本电脑进入低价时代的根本原因( )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C.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D.笔记本电脑日益普
|
|
| 17. 难度:中等 | |
|
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D.不能确定
|
|
| 18. 难度:简单 | |
|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__________,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_______( ) A.小、大 B.没有、大 C.小、没有 D.大、小
|
|
| 19. 难度:中等 | |||||||||||
|
假定小明是冰激凌的消费者,冰激凌价格与小明消费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这一情况,最可能正确反映冰激凌价格变化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图示是(X表示冰激凌的需求量,Y表示该冰激凌的价格) ( )
|
|||||||||||
| 20. 难度:中等 | |
|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商品的需求变化,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两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呈正向变动 ②两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都呈反向变动 ③两种商品相比,甲商品更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④两种商品相比,甲商品更可能是高档耐用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不少地区的公共自行车已走进百姓人家,不少人认为随租随还很方便,比乘坐公交车更省时,比私家车更环保。据此回答下题。 1.由乘坐公交车改为骑公共自行车出行,说明公共自行车与公交车、私家车是( ) A.互为替代商品 B.互补商品 C.既是替代品,又是互补品 D.自然物品 2.一般而言,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而是始终围绕____上下波动( ) A.质量 B.供求 C.价值 D.生产
|
|
| 22. 难度:中等 | |
|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会( ) A.上升 B.下跌 C.稳定 D.上升或下降
|
|
| 23. 难度:中等 | |
|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
|
| 24. 难度:中等 | |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消费属于( ) A.租赁消费 B.生存资料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
|
| 25. 难度:中等 | |
|
某市一位服装店经理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小洞,使该裙无人问津。该经理将错就错,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以金边,美其名曰“凤尾裙”。此裙不仅卖了高价,而且消息一传开,不少女士专门前来购买“凤尾裙”,销量顿时大增。这位经理能够将一个偶然的失误转化为商机,是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消费者的( )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
|
| 26. 难度:中等 | |
|
酷暑难耐的盛夏时节,经常有人把室内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不料随后却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医学专家认为,将空调设置到26℃不仅是一个令人舒服且不易患病的最佳温度,也有利于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提倡开空调不低于26℃属于(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环保消费、绿色消费 C.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
| 27. 难度:中等 | |
|
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以下是几个不同时段关于猪肉价格问题的新闻标题,请你在阅读后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标题一:生猪货源不足,猪肉价格上扬。 标题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水涨船高。 标题三: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上扬。 标题四:肉价上涨激发农民养猪热情。 (1)请根据标题一、二的信息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12分) (2)请根据标题三、四的信息分析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影响。(12分)
|
|
| 28. 难度:中等 | |
|
在我国大城市中,个人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上世纪80年代,绝大部分人骑自行车;90年代“打的”逐渐代替了自行车;进入21世纪,个人买车逐渐升温,人们普遍认为,随着汽车关税和其他相关费用的降低,中国私人轿车拥有量迅速上升。 (1)上述变化表明了什么?(4分) (2)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