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专家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自然平衡的破坏,是极端灾害出现的重要原因。这说明( ) A.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B.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
|
| 2. 难度:中等 | |
|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3. 难度:简单 | |
|
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格外引人关注。蔬菜的种植与市场供应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农户种植蔬菜时应当从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市场供应量、总体种植面积等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种植。这表明(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自然界是物质的 C.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
|
|
| 4. 难度:简单 | |
|
2013年9月1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美国“旅行者”1号已经离开太阳风层,摆脱了太阳系的主要影响,进入临近太阳系外一片崭新的过渡区域,在宇宙海洋各恒星间遨游。“旅行者”1号已飞出了太阳系。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B.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人们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
|
| 5. 难度:中等 | |
|
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网络上热传。在这些再创作的图片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脚踏摩托……穿越到现代的杜甫一改往日温文尔雅的诗圣形象,而是很快适应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这表明( ) ①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征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杜甫很忙”图片的再创作具有主观随意性 ④“杜甫很忙”图片是有一定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图中小鸟的态度启示我们,如果遭遇人生挫折,应该( )
A.反省自己的能力,客观地看待事物 B.承认客观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 C.发挥意识的调节作用,乐观地接纳现实 D.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臆断
|
|
| 7. 难度:中等 | |
|
在“神九”突破和掌握了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神十”重点转向对这些技术的验证和应用,并进行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空间实验室的研究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这些成就( ) ①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界和变革社会规律的能力 ②丰富了人类认识和开发宇宙空间的梦想和实践 ③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以及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④说明了意识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8. 难度:中等 | |
|
中医将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一般情况下, “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但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情志活动过久,超过人的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会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说明( ) ①外部刺激是导致情绪变化、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健康状况因“七情”变化超过一定限度而向其对立面转化 ③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④“七情”是否成为致病因素是由主体因素的调适能力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
| 9. 难度:简单 | |
|
“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乱的。”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人脑的“阅读惯性”导致。眼睛看到的东西传达到大脑后,会被大脑依据语言习惯进行重组,从而具有连贯的意义。这表明( ) A.意识对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B.谬误依据条件都会转化为真理 C.意识对事物的反映是客观的D.结构变化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
|
|
| 10. 难度:中等 | |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讯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说:“只有精确,才能避免风险;只有精确,才能确保安全;只有精确,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任务就是,精确、精确、再精确。”“精确”一词说明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意识能发现和创造规律 ③主观要做到与客观相符合④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中国画讲求意境,而意境唯有在观画者的神思中才能得以显现,留白就正好给观画者以神思的空间。如下图的作品,画家在构图上实景偏于一角,画面留有大片空白,使画面虚实相生、雾气迷蒙、琴声缭绕的诗境引人向往。这说明了 ( )
A.艺术欣赏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B.主观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艺术欣赏 C.艺术欣赏根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 D.主体思维对艺术创作有积极作用
|
|
| 12. 难度:简单 | |
|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
|
| 13. 难度:简单 | |
|
2014年3月21日,某海域一搁浅的海豚,因市民救护不当呛水致其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市民的做法( ) ①否认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②忽略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③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④没有做到主客观具体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在餐桌浪费现象严重、铺张奢糜之风盛行的今天,“光盘(吃光盘子中的食物)活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从唯物论角度,“光盘活动”引发关注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
| 15. 难度:简单 | |
|
目前,我国艺术行业存在两大弊端,一是艺术赝品比较多,二是当代艺术家作品没有一个权威的销售平台。业内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够对作品做到百分百保真和免费退换货服务。正是看到了这两大弊端,香港高盛投资公司和翰墨千秋公司才决定进入中国内地艺术市场。上述材料启示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
|
| 16. 难度:中等 | |
|
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好奇号”后来发回的类似远古河床的照片,证实了科学家们关于火星上的水流存在的假说。材料表明(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②世界的物质性不断地得到科学发展的证明 ③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17. 难度:简单 | |
|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
|
| 18. 难度:简单 | |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
|
| 19. 难度:简单 | |
|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
| 20. 难度:简单 | |
|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种观点是说( ) A.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 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 C.天地是万物之源 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
|
| 21. 难度:中等 | |
|
辨析: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10分)
|
|
| 22. 难度:中等 | |
|
2011年9月29日21时,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中国是航天领域的后来者,中国航天人清楚,跨越常常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有过失误和挫折,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把失误归零,战胜了征途中的一次次坎坷,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勇于探索,不畏风险”,就是中国航天人面对困难和风险的态度。中国航天人也因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0分)
|
|
| 2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解决延边州就业问题,延边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研究制订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如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 结合上述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延边州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10分)
|
|
| 24. 难度:中等 | |
|
材料1:气候问题是全人类的共通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