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吟咏杭州的佳句。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他游历杭州山水名胜,感受杭州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座风光旖旎的城市,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望海潮》。这说明 ①文化来源于实践 ②文化反映社会 ③文化由文人创造 ④文化引领生活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
|
| 2. 难度:中等 | |
|
当前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主要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由此可见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②文化影响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 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之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综合凝聚了武汉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大力弘扬武汉精神,将为推动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表明 A.城市精神对社会实践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城市精神的性质由城市地理环境决定的 C.城市精神决定城市文化生存发展的方向 D.文化独特性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
|
|
| 4.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H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等系列文化工程。对此有人提出质疑:农村工作的重点是经济工作,经济搞好了,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发展起来,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这一观点 ①看到了经济是文化的基础,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②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认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③否认了文化建设需要物质载体,看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看到了文化建设需要正确引导,忽视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英国是欧洲国家中数字出版业最发达的国家,2012年出版业销售出口额达50亿英镑,其中纸质图书销售额较上年下降2%,而网络电子书销售额增长约50%。目前,英国99%的STM类(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期刊与95%的AHSS类(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期刊实现了在线获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信息技术导致文化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B.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C.网络传播具有受众主动、全球同时的特点 D.印刷媒体将完全消失,终被新型媒体取代
|
|
| 6. 难度:中等 | |
|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江婆婆家,一家五代制作传统杆秤,200多年来分毫不差。江家制作“良心秤”的事迹,引发多方关注,新华网、中国文明网、人民网、央视等媒体纷纷转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江家传承中华民间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②大众传媒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成为全体中国公民的自觉追求 ④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评判会因不同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一规定 ①体现了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旨在促使旅游者在交流中实现文化认同 ③有利于引导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
|
| 8. 难度:中等 | |
|
目前,湖北省文化系统管理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基本文化服务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人数逐年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其目的在于 A.丰富公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B.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C.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振兴繁荣我国文化市场 D.通过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
|
|
| 9. 难度:中等 | |
|
电视剧《三国》描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家归晋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式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该剧先后在韩、日和美等国播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并夺得多个国际大奖。《三国》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①文化交流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④域外观众对中华文化产生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④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
|
| 11. 难度:中等 | |
|
日前,湖北省文化厅、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将楚腔楚韵的湖北大鼓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方向)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试点工作。这表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③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极富有包容性 ②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④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局限的普遍意义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叫停”是因为这些不恰当的开发 ①损害了传统文化的功能,不利于经济利益的实现 ②扭曲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传承和创新 ③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是文化复古主义的表现 ④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2014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李克强强调编修工作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②地方志具有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 ③地方志工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地方志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下图是某调查机构对民众观看电视首选节目类型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这表明
A.文化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B.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 C.文化市场的发展参差不齐、包罗万象 D.受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市场喜忧参半
|
|
| 16. 难度:中等 | |
|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 ②一国的综合国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 ③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 ④现阶段我国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培育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②它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它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④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
| 18. 难度:中等 | |
|
根据同名佛教故事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讲述了我国古代的代国公主舍身救父,最终化作“千手观音”的传说,表现了中华民族长期秉承的和谐仁爱、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目前,该舞剧公演了上百场,以其感人的叙事和宏大的舞台效果,令海内外观众为之折服。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 ④文化创新应根据时代需要重新解读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今年以来,武汉利用建筑围档、公交地铁站台、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户外媒体广泛发布融合了泥塑、剪纸、农民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如右图),还将公益广告宣传与“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活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宣传效果。这些公益广告
①显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 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 ④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0. 难度:中等 | |
|
互联网平台释放了不少正能量,比如突发灾难中的守望相助、公益行动中的慷慨解囊、网络问政中的良性互动、微博反腐中的穷追不舍等。同时也必须正视网络空间中的各种乱象,如“水军”“推手”制造话题,黑客、病毒无孔不入,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各种违法行为屡禁不绝等等。因此,互联网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 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长期以来,偏重历史和文化题材的中国纪录片虽然满足了“精英人士”对专业性的需求,却忽视了普通观众对“通俗易懂”的渴望,造成中国纪录片被打上“小众标签”的尴尬局面,成为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障碍。中国纪录片要打破这种尴尬局面,有赖于 ①消除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跨越文化障碍 ②摒弃专业性,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③锐意创新,努力提高记录片的叙事技巧和制作工艺 ④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的高水平创作人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县衙三堂门前,悬挂有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乡县知县高以永撰写的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反映出高以永 ①崇尚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 ②强调权为民用的为官之道,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③追求宠辱不惊的为官心态,彰显自强不息的优良品格 ④主张爱民敬民的从政道德,具有净化官风的积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23. 难度:中等 | |
|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 ②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④有利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24. 难度:中等 | |
|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从罗素的评价可以看出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②相比其他文化,中华文化更具优越性 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5. 难度:困难 | |
|
(30分)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法国名著《茶花女》、英国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也征服中国观众和读者;改编自我国爱情名著《牡丹亭》的同名舞剧在纽约上演,鲜明的中国风韵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1)请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8分) 材料二 2014年,《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剧在大陆热播,引发了人们的热议。甲认为,“韩风劲吹”使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了伤害,应该禁止包括韩剧在内的国外电视剧在中国播出;乙认为,韩剧热播,应该引起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反思,并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写出一部好剧来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10分)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傲慢和偏见为什么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12分)
|
|
| 26.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培育和提高文化软实力。2008年以来,湖北省大力推进文化精品名牌建设,成功培育出《楚天都市报》、《特别关注》等“十大百万报刊”品牌,满足了广大读者的精神需求;以办好“荆楚风·中俄情——湖北文化走进俄罗斯”活动为契机,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进一步提升荆楚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推进文化与教育、科技、旅游和城乡建设融合,发掘传承湖北黄梅戏、武汉杂技、湖北大鼓、湖北京剧等传统曲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培养造就一批懂文化、精专业、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构筑文化产业发展人才保障体系。 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湖北省是如何培育提高文化软实力的。(12分)
|
|
| 27. 难度:困难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名不但记录着城市山川地理等自然元素的历史变迁,也反映城市功能的变化轨迹,更蕴含有传统文化的因子。武汉市有很多地名与传统文化相关,例如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维路、五福路、居仁门、循礼门等。 有些城市在进行地名命名的时候,热衷于使用洋名。为规范地名命名,北京、广东、河北等地政府出台地方性规章,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地名作为本地地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谈谈禁止使用洋名的正确性。(1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