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学校举行的体育节;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⑨千年古树; A.①③④⑤⑦ B.②③⑤⑥⑦⑨ 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⑤⑥⑦⑧
|
|
| 2. 难度:中等 | |
|
法国作家雨果指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鲁迅也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炮、气球等只是普通物品,但却赋予文化内涵,这是因为( ) A.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气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D.文化往往通过物质性的东西来承载
|
|
| 3. 难度:中等 | |
|
一位在英国投资的中国老板,为了感谢公司员工作出的贡献,在周末请员工吃饭。饭后,英籍员工要求中国老板为他们发加班费,对此,中国老板感到不可思议,为此还发生了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是 ( ) A.英籍员工无理取闹 B.中国老板过于吝啬 C.文化素养存在差异 D.不同文化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产生差异
|
|
| 4. 难度:中等 | |
|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科技巨著,有“转换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之案头,而到乾嘉年间被禁毁,以至湮灭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这说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的影响 C.人的文化素养对生活的体验 D.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
|
| 5. 难度:中等 | |
|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
|
| 6. 难度:中等 | |
|
“感动中国”节目以评选年度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让观众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净化。这说明( )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
| 7. 难度:中等 | |
|
2009年1月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高卢麟介绍,截止2008年11月底,我国博客空间超过5000万。网民用特有的网络语言和各种网络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关注热点问题,创造网络文化。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下列对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 ) A. 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
|
| 8. 难度:中等 | |
|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地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地的人在除夕总要千方百计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示和集中表达 ④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 ⑤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
| 9. 难度:中等 | |
|
现代奥运会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场简单“运动会”,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这里碰撞、交流与融洽。从文化的角度看,举办奥运会( ) 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促进了各自文化的发展 ②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 ④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2009年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迎来一堂特殊的公益课——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在我国,能实现2.2亿人同上一节课直接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发展 C、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 D、文化需求的多样化
|
|
| 11. 难度:中等 | |
|
2009年3月15日,第六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广州蓓蕾剧院拉开唯幕,包括《西游记》第21台剧目从全国各地精心选出参演。虽然《大闹天宫》依然能唤起美好的记忆,但“《西游记》都看了几百遍啦”一句话足以让现在的儿童文学汗颜。孩子的评价很殊酷:“我不要看孙悟空,我就要看哈利·波特!”这表明( ) A、我们的古老的文明已经完全失去竞争力 B、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使其不适应现代文化 C、我们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
|
| 12. 难度:中等 | |
|
我国传统文化有“和为贵”思想,今天我党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古代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党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党提出创建“节约型社会。”以上事实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思想的全部继承性④传统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2009年10月26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毛泽东同志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指出的“遗产”是指(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
|
| 15. 难度:简单 | |
|
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
| 16. 难度:中等 | |
|
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电影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难以突破的 D、对传统文艺坚决抛弃
|
|
| 17. 难度:中等 | |
|
书评家指出,《哈利·波特》继承了最好的惊险小说传统,从来不让任何场景拉长到让人沉闷的地步。相比之下,我国近年来出产的儿童精品乏善可陈;沿袭旧模式,缺乏儿童的语言和叙述方式,说教味太浓往往是“通病”。这表明( ) A、喜爱惊险是儿童的天性 B、文学作品的魅力根本取决于其叙述语言和表达方式 C、只有继承才可能增强文学作品的竞争力 D、我国的儿童剧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
| 18. 难度:中等 | |
|
唐文化的宏大气魄正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和美术,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首都长安则是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有( ) ①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 ②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 ③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
|
| 19. 难度:简单 | |
|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
|
| 20. 难度:中等 | |
|
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扬弃传统文化 B、既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C、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
|
| 21. 难度:简单 | |
|
一纸、一轴、一屏,串起开幕式整场演出,融合地面、上空精华,是亿万观众焦点所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奇特的构思、无比美妙的表演征服了全世界。开幕式的文化创新( ) ①来自于社会实践,又高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博采众长,领先时代 ③融入世界优秀文化元素,体现当今世界文化特色 ④立足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世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22. 难度:简单 | |
|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
| 23. 难度:简单 | |
|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 A.积累性 B.继承性 C.民族性 D.稳定性
|
|
| 24. 难度:简单 | |
|
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 阶段。 A.口语 B.文字 C.印刷 D.电子和网络
|
|
| 26. 难度:中等 | |
|
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叉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有的蕴藉深沉、古朴苍凉,有的豪迈不羁、自由奔放,有的华丽繁复、活泼跌宕。这说明蒙古民歌的 ①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 ②多样性是以统一性为基础的 ③统一性是共同文化心理的直接体现 ④统一性是共同经济生活的直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 27. 难度:简单 | |
|
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说:“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B.全部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
|
| 28. 难度:中等 | |
|
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具有强制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
|
| 29. 难度:中等 | |
|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
|
| 30. 难度:中等 | |
|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
|
| 31. 难度:中等 | |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2009年4月25日,中国首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升空。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形成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又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请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道理。(15分)
|
|
| 32. 难度:困难 | |
|
材料一:孔家店在五四运动时期曾被砸烂,孔老二在“文革”期间曾被批倒批臭过。但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却一直生生不息,像是变成了我们的血液,在我们的全身奔涌流淌…… 材料二:韩国人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家长在家里仍然是绝对的权威。一些韩国人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都要按照从中国传过去的传统方式到文庙祭祀孔子。人们头戴儒冠,身穿黑色古代祭服,毕恭毕敬地向孔孟行礼。中国封建时代的县学和书院,现在都已荡然无存,而韩国还完整地保存着281所乡校和84所书院。他们在这里设立“忠孝教育馆”,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至今,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仍然是中国宋代时期提出的“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中国的《朱子家礼》在元代时传入朝鲜,现在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5分)
|
|
| 33. 难度:中等 | |
|
辨析题 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因此,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1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