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2014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优秀文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 难度:中等 | |
|
中国游客正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中坚力量。据预测,中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将从2012年的7000万人次达到2020年的1亿人次,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外 “丑事”时有发生,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成为热议话题。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从文化生活角度应当 A.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B.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
|
| 3. 难度:中等 | |
|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这对我们对待文化的启示是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B.传统文化,批判继承 C.文化差异,正确对待 D.外来文化,拒绝交流
|
|
| 5. 难度:中等 | |
|
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各国专家学者将研讨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就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到15分钟—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超过90%。提前发出天气预警信息说明意识活动 A.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B.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具有主动创造性 D.具有自觉选择性
|
|
| 7. 难度:中等 | |
|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
|
| 8. 难度:中等 | |
|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句否认了 A.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
| 9. 难度:中等 | |
|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
|
| 10. 难度:中等 | |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哲学上看,词中的边塞风景描述了( ) A.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
|
| 11. 难度:中等 | |
|
画饼不能充饥,但人们却能“望梅止渴”。这说明 A.生活中并不是都是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C.既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又要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 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
|
| 12. 难度:中等 | |
|
“画孰最难”的命题出自《韩非子》,结论是 “犬马最难”,而“鬼魅最易”。画鬼魅最易是因为 ①鬼魅根本不存在,拓展了人们的能动创作空间 ②鬼魅不像犬马有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鬼魅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鬼魅是虚幻的,只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②③
|
|
| 13. 难度:困难 | |
|
(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对全球气候问题,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而言,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中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比如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 材料二 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渡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走低碳化道路应如何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2分)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11分)
|
|
| 14. 难度:困难 | |
|
(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古村落已经寥若晨星,还有不少成为“空心村”。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古村落,找回那种“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诗意景象,“寻找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活动在2012年已启动,同时,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古村落传承保护机制,深入挖掘古村落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对古村落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 材料二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浪费食物令人吃惊。“舌尖上的浪费”已引起社会关注,倡导“光盘”文化的行动正在进行,很多青年人也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加强自身文明修养,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为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做贡献。 材料三 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2》在中国取得不菲的票房收入。其中,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国粹凤凰国宝熊猫……中国元素无处不在,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如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阐述传承保护古村落的依据。(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分析青年学生如何参与节约食物的行动。(9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11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