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
|
| 2. 难度:中等 | |
|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木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
|
| 3. 难度:中等 | |
|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
|
| 4. 难度:中等 | |
|
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 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从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
|
| 6. 难度:中等 | |
|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
|
| 7. 难度:中等 | |
|
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务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
|
| 8. 难度:中等 | |
|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
|
| 10. 难度:中等 | |
|
2013 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我国文化演出市场存在追求豪华演出效果、高票价盛行等现象,这让普通民众难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这说明( ) ①文化演出市场需要加强引导 ②文化演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演出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④文化演出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
|
| 12. 难度:中等 | |
|
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中可见( )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
| 15. 难度:简单 | |
|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
|
| 1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是否承认人们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
|
| 18. 难度:中等 | |
|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 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 A. 客观性 B.物质性 C.可知性 D.规律性
|
|
| 20. 难度:中等 | |
|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纷繁复杂,其原因在于 (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 矛盾的客观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
| 21. 难度:中等 | |
|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③“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④“孝”的方式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
|
| 23. 难度:中等 | |
|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
|
| 24. 难度:中等 | |
|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北京市正式启动了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它( ) ①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 ③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④是具有开发与利用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 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
|
| 26. 难度:中等 | |
|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 ) ①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 ②③
|
|
| 27. 难度:中等 | |
|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澹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 )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B. 传统文化蕴涵着现代思想 C.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的特点
|
|
| 28. 难度:中等 | |
|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 ①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②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④ B.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
|
| 29. 难度:中等 | |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
|
| 30. 难度:中等 | |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和 。 是唯物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 。
|
|
| 31. 难度:中等 | |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 。
|
|
| 32. 难度:中等 | |
|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城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
|
| 33. 难度:中等 | |
|
读图,回答问题。
注:图中汽车的刮蹭与相撞也能对GDP作出“贡献”。但事实上,这部分GDP并不能带来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反而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
|
|
| 34. 难度:中等 | |
|
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6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8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