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A.哲学在世界之内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哲学的本意是指                                          

A.自然之学   B.聪明人的学问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属于世界观的是   

A.相隔一定的时间就会发生日全食      B.张三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闻鸡起舞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分别为: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物理学属于                                           

A.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B.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C.关于人的知识和思维的知识        D.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上,不同的哲学派别、哲学家们作出了不同的回答,据此回答下题。

1.“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2.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3.上述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①黑格尔   ②康德    ③休谟    ④费尔巴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论思想的有

①“心外无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⑥气者,理之依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④⑤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据此回答。

1.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在前,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斗争在后

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

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①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   

②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③规律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杜牧在《江南春》中写有“千里莺啼绿映红”,但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却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的观点                                                

A.强调文学创作要尊重创作的客观规律     

B.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C.没有看到艺术想象并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D.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种观点的最根本区别是    

A.是否承认人有能动作用          B.是否承认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C.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      D.是否承认做事情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识是变化发展的          ②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        B.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 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这一观点

A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更有意义    D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母亲、女儿、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主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回答下题

1.“蝴蝶效应”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2.“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各种比赛中,有人尽管具备争金夺银的能力,但在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这启示我们

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在Windows Vista研制成功后,微软的步伐并没有停息。他们研发了界面更加绚丽,内核更加完善、更加安全的操作系统Windows 7,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微软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

要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要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

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回答下题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某视频中,一只小猫头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事业有成的查晓元在47岁时放下一切,来到环境恶劣的宁夏西海固支教,一待就是九年。有人觉得他很亏,小张却认为查晓原活得很“值”,因为铺满金钱的道路并不一定通向人生的幸福,他在支教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自我满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张的理由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只有创造价值,才能享受价值

B.小张的理由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满足社会需要和实现自我满足是统一的

C.小张的理由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

D.小张的理由不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因为奉献社会是第一位的,不应强调个人满足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德国《团结报》曾推出过完全手写的头版,意在警告人们不要因为使用电脑书写而荒废了手写技能。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电脑书写可以提高书写效率,符合时代潮流;第二种是,电脑书写使人产生依赖,造成提笔忘字,不宜过度使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的合理性14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材料二:某市政府法制办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后召开座谈会,请市民代表对条例的草案发表意见和看法。

材料三:某市区党组织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创建街道社区党建的立体运行体系,通过“分类设岗定责”、“民情日记”等形式,帮助3000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1700余件社情民意问题。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4分)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1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