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浙江省临海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以下对《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B.文化就是指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经济活动

C.文化就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部分

D.文化就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爆发金融危机                          B.召开人大政协会议  

C.张家界的自然风光                      D.观看春节文艺晚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A.只学习文化知识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我们应在主动感悟优秀文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下列关于三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经济是基础,它包政治和文化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文化决定政治经济,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D.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美国强行向世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是

A.传播先进文化的表现                    B.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C.传播落后文化的表现                    D.文化产业强大的表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逛花街是珠三角地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据调查,60%以上的被访者表示每年春节都会逛花街。这表明文化

A.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

C.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说明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指

A.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民族性的统一

C.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D.能吸收其他一切民族的文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A.继承中要有所淘汰.有所保留                  

B.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有所创新,有所改造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要继承就不应发展,要发展就不能有继承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B.否认本民族的文化,推崇外来文化

C.既要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否定外来文化      

D.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A.社会实践        B.交流与借鉴       C.科技进步        D.创作灵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正确的表述是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美索不达米亚人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了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集聚中心和贮藏库。”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B.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是可以改变的

C.只有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培育“四有”公民                             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有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创办了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属于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活动      D.大众传媒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是财富,对传统文化要全部继承

B.传统文化是包袱,对传统文化要全部抛弃

C.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要批判继承  

D.传统文化束缚我们的思想,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①世界观      ②人生观      ③价值观     ④发展观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电影《辛亥革命》是纪念辛亥革命l0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①反映历史事实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电影作品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汶川抗震救灾中锤炼和升华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支柱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有消息表明,2009~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工程二期”,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目前我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④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           ④各民族文化根本不相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③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现象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宇宙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相对于浩瀚的宇宙而言,它只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滴水珠,然而一代一代的生命延续,传递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这启示我们

①人类的认识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②人类的认识是连续性与中断性的统一

③世界上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在无限反复中回归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②奥运火炬传递

③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④大众传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10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某校开展了以“通过世博看祖国”为主题的谈天说地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材料二  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到世博园参观,游客们可以尽情领略世博风情,不仅能欣赏各式各样的建筑,还可以感受到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游客们大开眼界,精神愉悦。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12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把传统的“心、脚”进行了融合与创新。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的设计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哪些观点?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