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老王是一位农民,承包了村里的土地种果树,年收入2万元。农闲时炒股,有时收入也能有2万元。老王的妻子在一家大型超市入股,月分红3 000元。老王的儿子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月收入3 500元。下列对老王一家人的收入的正确认识是( ) ①承包土地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炒股的收入属于按知识要素分配 ④在大型超市入股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
|
| 2. 难度:中等 | |
|
根据凯恩斯理论: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一曲线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应该( )
①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②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③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④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关于效率与公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效率是第一位的,公平是第二位的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 C.效率是维护公平的保证,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物质前提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
|
| 4. 难度:中等 | |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下列对“两个同步”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②加快发展生产力,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④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
|
| 5. 难度:中等 | |
|
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基尼系数0.20的平均高度,迅速扩大到目前的0.447,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0.40的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下列能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国民收入 B.创造条件保障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C.强化税收调节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健全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表是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上表数据表明,我国要更好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 ) A.提高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B.使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脱钩 C.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D.在再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
| 7. 难度:中等 | |
|
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下列关于税制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源税改革——促进生产专业化,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B.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减轻相关企业税负,促进服务业发展 C.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减轻纳税人负担,促进社会分工 D.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能调节企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
|
|
| 8. 难度:中等 | |
|
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需求。剔除价格因素后我国的投资需求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3.5%左右,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左右。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②降低利率水平→鼓励信贷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③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消费水平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收入预期→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江苏“十二五”规划启动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通过七年的努力,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 100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5.6%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提高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现农产品政府定价,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
|
| 11. 难度:中等 | |
|
某省对2013年最低工资标准作出相应调整。下图为该省劳动力供求状况,W表示工资,L表示劳动力,D表示劳动力需求曲线,S表示劳动力供给曲线,D与S曲线相交于点E。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点P0到P1,则可能将有大量劳动力涌入 ②从点P0到P2,则可能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 ③若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P1,可能引起劳动力过剩 ④若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为P2,原因是劳动力过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为刺激经济发展,我国从2013年3月到11月的每月10日都将发售一次面向普通投资者的国债。国债的增发将( ) ①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从而实现我国财政收支平衡 ②有利于我国居民通过稳健的投资理财增加财产性收入 ③有利于国家通过财政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注: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惯例一般最低在60%。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并针对反映的经济信息提几点合理化建议。(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政治学依据。(10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目前,全国多地正在积极筹划地方版的收入倍增计划。
图1 十六大以来历年GDP总量及其增长情况
图2 十六大以来历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 (数据国家统计局) 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能够使民众具有更强的购买力?某国为推动其本国经济的发展,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从总量上,通过增加就业,迅速将国民收入增加一倍,并显著提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二是在收入分配结构上,不断缩小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区相互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在生活水平和收入上的差距。 (1)图1、图2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某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对我国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的借鉴意义。(1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