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年高中政治总复习配套课时训练求索真理的历程(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顺应网络微时代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智力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的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间赚进5000万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根据材料,该游戏的成功开发体现了(  )

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

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

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在这一问题上,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荀子和朱熹两人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承认。这启示我们(  )

A.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B.只要积极参加实践,就能掌握一切知识

C.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必须参加实践

D.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总是肤浅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气象专家指出,人工增雨()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还做不到晴空条件下的人工造雨()”。这表明(  )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客观条件制约着实践活动的结果 

实践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从认识论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调整表明了(  )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人们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具有反复性 

推动认识不断向前发展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需要,2011916日,原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这表明(  )

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 

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材料二 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1)材料一中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的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12)

(2)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15)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的暴发,病毒对我们来说不再陌生,但对于病毒所属的庞大家族——微生物,人们却知之甚少。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霉菌等等,其起源不仅远早于人类,也早于植物和动物,但却是生命世界中被人类认识最晚、目前了解最少的一类生物。自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300多年来,已发现和定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据说这些还不到微生物总量的5%,人类目前仅能对1%的微生物进行人工培养。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发现了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对于引发各种动植物和人类疾病的病毒、细菌等,人类也会找到制服它们的办法,与之和平共处。

(1)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10)

(2)运用有关认识论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5)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