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
| 2. 难度:中等 | |
|
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 ) ①意识不仅仅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先生有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意识活动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
| 4. 难度:中等 | |
|
对于外资银行落户中国农村,有人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农村肯定赚不到钱。但也有人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长期发展潜力巨大。材料表明( )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B.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C.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不同 D.实践决定认识
|
|
| 5. 难度:中等 | |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捧。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
|
| 6. 难度:中等 | |
|
小张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D.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
|
| 7. 难度:中等 | |
|
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
|
| 8. 难度:中等 | |
|
古语云:“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 ) A.主观与客观的、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既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又要从过去和未来的实际出发 C.把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有机结合起来 D.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方针政策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
|
| 9. 难度:中等 | |
|
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到60°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创造性的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在2011年到来前的午夜,《印象普陀》在舟山首演。《印象普陀》首先打动观众的不是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而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主题体现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人们在展望2013年的国际形势时,用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动荡”。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和蔓延;西亚和北非内外矛盾错综复杂、战乱不断;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矛盾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多个国家面临大选,政府换届必然导致各种政策的调整……人们对2013年国际形势的展望,体现了意识( ) ①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想象 ③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唯物论”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广东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办好一次展、制作一个专栏、开展一次能源紧缺体验、开好一次会、组织一次专家行、办好一件实事、做好一系列推广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宣传国家及省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传播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营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节能全民行动,为实现“十二五”节能约束性目标起好步、开好头。 材料二 2011年7月29日,我国某大学学生对市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进行了抽样调查,他们依次对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出租车、电动车、自行车和其他出行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1)结合材料一说明 “七个一”活动的意义。(10分) (2)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市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14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12分) (2)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16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