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往年4月是租车市场的淡季,但受清明小长假和高速公路免费的影响,2013年汽车租赁市场迎来了旺市,出现了量价齐涨的行情。下列关于汽车租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消费者只获得汽车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汽车租赁要受供求关系影响,遵循价值规律 

它让消费者可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提高消费水平

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需求应该减少,因而租车市场量价齐涨是不正常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332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拉近了习主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

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威信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  )

组织经济建设,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应承担所有社会事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自觉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到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下列与水滴石穿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

守株待兔 集腋成裘 绳锯木断 因地制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已病转化 

未病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关于民族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能消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文化寓意是要(  )

A.发扬文化的民族性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增强文化的时代性

D.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扬州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诗形象地描绘出扬州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B.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

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1129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材料一 精神不可丢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8)

材料二 信心不可泄

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6)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 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固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实事求是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12)

(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2)

(3)习近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习近平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14)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