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专练:联系观与发展观(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3816由于光大乌龙指”影响,上证综指瞬间暴涨逾5%股指迅速回落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损失。该乌龙指在法律上如何定性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说明(  )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37月份以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方地区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同时人为的水污染造成水质型缺水、工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和保障率要求增加,加剧了干旱缺水问题。这启示我们分析解决问题要(  )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向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经济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经济好比骑自行车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稳。有这么两种骑法一种只顾用力快骑;另一种在车轮运转上下功夫让润滑更好、制动更灵。同等力气下,后一种骑法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也更可持续。这说明(  )

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中有这样的记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说明(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事物都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煤矸石原本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可是在河南省鹤壁市它却成了宝贝不但可以生产烧结砖甚至可以用来制取无机纤维进行造纸。上述材料说明(  )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质条件

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客观联系

应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客观条件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近年来上海市将加快郊区交通方式功能和结构的调整,发展多层次、多模式的公交体系,探索市郊铁路和轨道模式,形成引导郊区新城发展的城乡公共交通主干。上述做法是基于(  )

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客观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漫画《联手》反映了某些行业(  )

满分5 manfen5.com

联手

缺乏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只从局部利益出发

能够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加强协作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没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822,“2013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对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推动次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推动次区域合作深入发展体现了(  )

A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系统要素的有序性决定事物的发展

C把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

D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西晋初年思想家傅玄在《杂诗》中说: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下列与之蕴含的励志理念相一致的诗句是(  )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人们一直以为每个人的大脑思维中都会左脑占优或者右脑占优并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和兴趣特长。但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并不存在优势右脑或者优势左脑的情况,某一侧大脑并不能主导或影响个体人格特点。材料表明(  )

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有条件的、绝对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会崩盘或撞墙一些西方舆论乘机跟进大肆炒作夸大中国经济改革的风险与困难炒作中国经济放缓的负面溢出效应唱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唱衰中国论错误在于(  )

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否认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没有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认为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集团20年间持续向沙漠投入百亿元使5 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产出只有几亿元。但如果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简称)来核算绿色发展账它的生态价值则达到数百亿元。上述材料反映了(  )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漫画《过度包装》的现象(  )

满分5 manfen5.com

过度包装

表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背离了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启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

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创造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想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材料一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材料二 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制保证。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材料三 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家常便饭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如何用系统优化方法来指导实现中国梦。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社会各方面应如何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3)依据材料三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正能量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819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

材料一 李克强表示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要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李克强指出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要善于运用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总体思路在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合理区间内坚持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力是改革攻坚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当经济运行滑向下限或逼近上限时要按照既稳当前、更利长远的原则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结构的措施统筹施策精准发力使经济避免大的波动保持平稳运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分析我国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的原因。并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说明为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央应如何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央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要求的哲学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