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后引申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三位一体”布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拓展为“四位-体”,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到“五位一体”。这一过程体现了(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前进与上升的
|
|
| 2. 难度:中等 | |
|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立足省情探索发展战略,先后提出“大念山海经”“推进海峡西岸区域城市联盟”“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等战略。这一探索过程表明( ) ①思维对存在具有依赖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B.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C.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方式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
| 4. 难度:中等 | |
|
改革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旋律,改革也始终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 ①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从哲学角度看,实现中国梦“四个必须”的论述( ) ①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②强调了认识活动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 ③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反映了事物发展方向的前进性和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时说: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从哲学上理解,莫言的话说明( )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认识可以促进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学习 A.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个自信”体现了( ) ①我国的发展道路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实践 ③正确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④坚定的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8. 难度:中等 | |
|
不同时代的榜样既具有特定时代的“粉丝”群体,又因其精神传递着某种积极的价值而得到后人的认可并延续其影响。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同学们给下图所示的公益广告拟了几个主题,其中最贴切的是( )
A.促进系统优化,实现污水净化 B.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循环利用 C.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节水规律 D.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实现科学发展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慢慢地升起。”乡村医生周月华左腿残疾无法正常行走,18年来,一直趴在丈夫艾起的背上,“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 000名村民服务。他们的事迹启迪我们( )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以爱国的心情为科研的唯一动机,以富国强民为科研的根本目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纯粹的理想和情怀,郑哲敏和王小谟两位科学家才能在各自的人生和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感受到了幸福。这启示我们( )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与时俱进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C.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D.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图漫画启示我们,走向成功需要 ( )
A.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B.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C.努力发展自身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D.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实现个人与社会统一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正确性。(10分) (2)从“认识社会”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基本内容是什么。(10分) (3)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去实现中国梦?(15分)
|
|
| 14. 难度:中等 | |
|
材料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12分) 材料二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际之间的和谐”等多重指向。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5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