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图为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QB运动时,会导致其价格上涨

②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QA运动时,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③若该商品价格由PBPA运动时,会导致其需求量增加

④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APB运动时,会导致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通常被用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用“倒U曲线”来考察民营企业,会发现在原始创业阶段,企业业绩与规模呈现正常上升趋势,但发展到一定规模,产品业绩和利润达到一定的临界值(高点)时,会停滞不前甚至严重下降直到消亡。企业要避免进入“倒U曲线”的衰退期,需要

①适当限制经营规模,延迟曲线“临界点”的出现

②遵循市场规律,适时调整生产经营战略

③坚持诚信经营,以信誉和形象为安身立命之本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管理等手段,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双轨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38月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开始了“并轨”改革试点,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城镇养老范围,努力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一改革

A.能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B能够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提供更好保障

C能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D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体现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十八大报告首次使用“协商民主”的概念,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拓宽了民主的深度;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拓宽了民主的广度。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承载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任务。这说明

①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②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行政理念和政治智慧

③我国创造性地发展了民主形式,推进了政治文明建设

④切实保障政协履行国家职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广阔的平台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3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3亿多微博用户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和建议,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反腐正能量的聚集地。这表明微博反腐

①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②是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平台

可以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④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新途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政府针对日本政府非法“购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实施维权巡航、提交东海部分海域大陆架划界案、环境监测预报、护渔维权等。中国政府的组合拳体现了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行使(    )

A.独立权和平等权             B.平等权和自卫权    

C.平等权和管辖权             D.独立权和管辖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具有包容性      C.博大精深        D.具有地域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荣誉。从给一个孩子当妈,到给100多个孩子当妈,从给健康孩子当妈,到给残疾孩子当妈高淑珍用实际行动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①中华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着深刻影响

②中华传统道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传统美德仍显现于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过分强调文化产业而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少评论家看来是一种“分裂式的改革”。下列选项与“分裂式改革”的错误相同的是

①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报载,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对此,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也是重要方法,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素颜”照镜子体现了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虽然我们没有作者特定的亡国之痛,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李煜的《虞美人》,因为每个人也可以把自己的忧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从哲学上看,材料表明人们能够欣赏特定背景下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原因是

①认识的过程是无限变化的                        ②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③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④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97,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12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GDP(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元)

总量

519322

24565

7917

比上年增幅

7.8%

9.6%

10.75%

注:①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惯例一般最低在60%

②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因。(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阐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1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