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工人做工、农民种地 ②学校举行校园艺术节 ③游客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④党的“十八大”隆重开幕 ⑤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⑥“神州七号”成功发射 A.①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③⑤
|
|
| 2. 难度:中等 | |
|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是因为 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优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陕西省充分发挥本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
| 5. 难度:中等 | |
|
文化素养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下列关于人的文化素养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人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培养的 ②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人的文化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知识素养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是 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②晨钟暮鼓、烽火狼烟 ③当今世界各国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④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各民族文化只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没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多样性可以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体现出来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
|
| 8. 难度:中等 | |
|
自2006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能增强中华文化的的国际影响力 ③有利于消除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能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
|
| 9. 难度:中等 | |
|
以“感受中国”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6月24日在悉尼举行。在开幕式演出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及其团队将带来现代舞表演《云南映象》,演出以极富感染力的舞蹈语言,向澳大利亚人民展示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风情画卷。为中澳人文交流再添浓墨重彩,给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动力。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年”的举办是中澳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③
|
|
| 10. 难度:中等 | |
|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市场日益活跃,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我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文化生活有“喜”有“忧”,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着多种选择。对此 ①国家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公民应该坚持个性新潮另类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大众文化,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④公民应该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①④ B.③④ C.②③ D. ①②
|
|
| 11. 难度:中等 | |
|
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入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我们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①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②坚决抵御外域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积极学习、吸收各国优秀文化,以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④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③
|
|
| 12. 难度:中等 | |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②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除 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同时保留其基本特征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要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我们要大力弘扬世界各国的文化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
| 14. 难度:中等 | |
|
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
| 15. 难度:中等 | |
|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2013年8月12日晚播出了“听写大会”第一期,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一股“汉语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能唤醒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是因为 ①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
|
| 17. 难度:中等 | |
|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
| 18.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依托“乡村大舞台”在各村开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乡村大舞台”真正使农民“舞”起来,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必须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③人民群众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艺术工作者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学书法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
|
| 20. 难度:中等 | |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这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这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这些革命精神体现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这些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2013年9月26日,中央文明委发布《关于表彰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授予张丽莉等54名同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王凤进等265名同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评选表彰活动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我国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①是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举措 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③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 ④就能提高每个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国家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我国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④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网络是一个文化传播的平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各种不良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因此,政府对网络文化要 ①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保障安全 ②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③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④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
| 23. 难度:中等 | |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
|
| 24. 难度:中等 | |
|
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自2008年1月起,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先后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公共美术馆和文化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五馆的免费开放是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②国家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举措 ③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具体表现 ④防止文化事业市场化的根本举措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西安市某中学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德育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网、报栏、黑板报等载体,创设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来点燃学生的激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通过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12分)
|
|
| 26. 难度:中等 | |
|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透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材料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清明文化创新的途径。(6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分) (2)你认为当前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
|
| 28. 难度:中等 | |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根据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