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某企业的成功经营之道在于“控制着创新节奏,重新定义着产品类别;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需求之前,就已经提前了解。”从文化生活角度这说明,实现企业的发展必须(  )

A.善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B.善于紧跟市场消费潮流

C.坚持自主创新                     D. 注重借鉴吸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闽南话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现象告诉我们(  )

①闽南话文化只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

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坚持的是真,希望更多有故事的人来到这里展现自己,希望这些人的故事能够感动别人,影响别人。”长期以来,中国达人秀节目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从而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这说明文化创作应该(    )

A.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群众的呼声

B.提供大众化的产品,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

C.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D.加大媒体包装力度,充分发挥媒介的影响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基于科学发展观(    )

①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任务和要求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可以正确引领社会实践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2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看“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是(    )

①科技创新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目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②科技体制改革是现行制度的自我调整,可以推动科技创新

③科技创新是现实实践的自我突破,推动着科技体制改革

④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某科研小组通过研究猪笼草的叶子,发现该叶子几乎无摩擦,虫子停在上面便会瞬间滑倒,沦为这种植物的盘中餐。由此他们想到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通过反复试验,复制这种叶子的分子结构,研发了一种超滑材料。人类追求的自净窗户和“完全不粘锅”的理想将成为现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说明(    )

A.实践来源于人类对已有科学知识的掌握

B.科学知识来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

C.是否能有新发现、新发明最终决定于人类掌握知识的多少

D.科学实验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C. 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高三学子在经历高考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出现烦躁、厌学甚至厌世的现象。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压,必如:音乐欣赏、绘画欣赏、体育锻炼等。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B.音乐欣赏、绘画欣赏、体育锻炼等可以增强我们精神力量

C.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塑造健全人格

D.文化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 李绅)当我们读到这首诗,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光盘行动”。这一过程说明(    )

A.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农民生产劳动      

B.传统文化永远具有强大生命力

C. 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D.文化创新引导、制约社会实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3年 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与来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希望各国汉学家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汉学研究繁荣发展,做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刘部长的希望是因为(    )

①汉学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国汉学家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③访问学者对文化传播有独特的作用

④中外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广州“小蛮腰”、上海“东方明珠”等个性建筑的出现,它们不光是美学,更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表现。这些个性建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今天你爱国了吗”成了2013国庆节朋友间热门问候语。类似的网络热词深深打上了时代印记,让我们记住了本年度的一些人和事。这说明 (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3年3月22日,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中俄双方通过开展旅游年活动,将会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中国旅游年”活动(     )

①促进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将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已成为各国共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③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④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主要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复兴中华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和后几代人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之所以要复兴中华文化是因为 (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总是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关键因素

④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之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以生动的文学艺术形式 (     )

①表达了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的美好追求 

②抒发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乐观情怀  

③体现了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价值引领   

④迸发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感召力量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最美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等道德典范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     )

A.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原则

C.以集体主义为重点           D.以职业道德为基本要求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如果你的家乡有个公益性文化设施欲免费开放。请你为它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     )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南京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应集聚有效资源,建设文化功能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必须(     )

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优质文化产品    

②加强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世界各地信息

③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文化素养    

④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消费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自身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③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④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A.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D.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的提炼,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4分)

(2)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1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 “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4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当晚共颁出包括年度小说、年度诗歌等在内的12项大奖。

鲁迅文化奖是中国唯一以鲁迅命名的文化大奖。它以“为中国发现创造的力量”为宗旨,以“坚持公正与独立的评判”为原则,传播多元、开放、自由的价值观,提倡关怀社会、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以期为中国文化领域树立标杆、指引方向、凸显价值。该奖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

作为中国互联网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综合门户网站的创始者,搜狐素来以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己任,鲁迅文化奖之设立,正是为此。文化奖既以鲁迅命名,必将继承先生之精神:于对象,则服务国人;于取向,则关注现实;于态度,则开放创新。

材料二:鲁迅先生作为文化思想界的昆仑巨擘,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一面屹立不倒的精神旗帜,他以洞悉世事的深邃眼睛,批判国民性的犀利笔触和刚直不阿的个性,“抉心自食,欲知本味”,拷问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鲁迅精神”是一种百折不回、独立自强的人格精神,是中国人为生存、解放而奋斗的一种民族精神。鲁迅的“立人”,就是要培养这种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大意为,中国人历来安于现状,对于旧状况、老习惯,哪怕是腐朽没落的,总是心平气和的。委曲求全,对于新的机遇、新的创作总是愁眉苦脸,求全责备。

(1)阅读完上述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说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倡导什么样的文化创作精神?(12分)

(2)搜狐等互联网门户在传播中华文化有何独特作用?(2分)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