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

A.上帝造人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气者,理之依也              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利。一日,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C.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D.凡事应以正确的主观意识作为出发点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马克思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这体现的唯物论观点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改造物质世界的指导作用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目前,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实现了由简单的“观云识雨”到精细化的转变,从而能够对暴雨、强对流、寒流、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实行连续性检测、预报和预警。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④ 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大力发扬“越过千山万水”、“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经过千难万险”、“吃过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是浙江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讽刺漫画《事出有因》(下图)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满分5 manfen5.com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实事求是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树立全局观念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规律是客观的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12-13题。

1.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不切实际的幻想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上述“敢于”和“善于”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人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目前有许多“低碳达人”,正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社会生活环境。这表明

A.认识成为推动实践不断发展的动力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能动的影响

C.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不同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灾害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灾害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灾害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这说明

A.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B.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C.量的积累是事物发生质的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一重要论断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

C.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证明了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下列有关长征的诗句中明确体现这一哲理的是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②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乌兰夫《长征七律》)

③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长征组歌《告别》)

④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师甘孜城。(长征组歌《报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诉我们要

A.坚持适度的原则           B.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重视量的积累             D.坚持联系的观点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面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图漫画《人与自然》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C.杀害鸟类就是谋杀人类自己                

D.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我国13 亿多人口,9亿是农村人口。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我国这一基本国情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要“治病于初起之时”,对我们也很有教育意义,它是在告诫我们

A.要重视事物的质变,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B.要重视事物的质变,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C.要重视事物的量变,不要企图立竿见影   

D.要重视事物的量变,努力做到防微杜渐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物价上涨,行业、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结合材料,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理论依据。(10分)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在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览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1)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可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2)有人认为: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5分)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材料: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0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同时,各级部门、各级领导要从每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抓起:小家庭争吵,邻里间纠纷,误解引起的口角,无理挑起的“战火”等每一件小事都要管,而且要管到底。只有这样,才能约束人们的许多不当言行,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大家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某个原理,分析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抓起?(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