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江苏省徐州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说明

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有人将哲学看得太容易,不致力于哲学研究却高谈阔论,就像某些动物听音乐,虽然听到了音调,但却无法把握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这说明哲学应该是

A.不系统、不自觉的世界观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D.人人都有的世界观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被誉为“见义勇为专业户”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徐州夏爱民,感动并激励着更多的人用心回报社会,把见义勇为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这表明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这告诉我们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意识第一性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观点与漫画观点相一致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我思故我在                         B.气者,理之依也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的物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B.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C.物质就是各种物的总和        

D.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物质的固有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社会历史性            D.实践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说明

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句否认了

A.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东汉著作《尚书纬·考灵曜》中记载地球运动时说:“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即窗户)而坐,舟行不觉也。”这表明

A.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B.遗传与变异

C.水往低处流                  D.中学生守则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这样一句话:“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④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目前,美国科学家研究揭示人类创新思维的奥秘。人类的想象力来自于大脑区域网络的广泛链接,它们共同操纵思想、想象力和符号。这说明意识

A.是人脑的机能                       B.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为共筑中国梦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在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13年9月,薄熙来因受贿、贪污、滥用职权被济南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该判决彰显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精神。“以事实为根据”体现了唯物论的道理是

A.法律具有至高无上性                 B.联系具有客观性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近期,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一个有300年历史的费解之事,即地核朝哪个方向旋转。得出的结论是地核旋转方向“内外有别”。这一新发现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漫画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在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太空漫步 ②工人、农民劳动 ③苦思冥想 ④孔雀开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认识主体具有差异性

C.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D.真理的标准不是唯一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根据当前的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写入党章。这表明

A.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               B.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C.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               D.真理都是相对真理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说明认识具有

A.无限性          B.反复性        C.不确定性      D.上升性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体现的辩证法的道理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D.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近来,部分地区流行爷爷奶奶为孙子孙女够买银质鱼类挂件,据说能驱邪避灾。从哲学的角度,这种说法违背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普遍性    

C.联系的客观性    D.联系的条件性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Iphone5c智能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这款手机除了可以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上网浏览网页、视频电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从哲学上看,说明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将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里,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就是管理学上的“酒与污水定律”。该定律说明对于坏的成分,要在其开始起破坏作用之前就及时处理掉。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B.整体决定部分,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C.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D.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大脑。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并进一步强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绝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党员干部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查问题,找不足,寻良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4分)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阐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理论依据(4分)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材料一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目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等多个部门联合整治网络谣言。 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缺乏事实根据,带有很强的迷惑性和危害性。

材料二  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小而言之,网络谣言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甚至损害国家形象。

⑴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网络谣言违背了哪些哲学道理。(4分)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观的知识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危害性。(6分)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纵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到载人,从单人到多人,未来我们还将创建太空实验室,建立轨道空间站,一次次的突破和胜利都源于中国航天人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我们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从未止步。

2013年6月20日,神十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成功。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使其了解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在悬浮水珠实验中,王亚平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并风趣的说:“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

请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从“神一”到“神十”,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这说明认识具有哪些特征?

(2)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请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阐明其合理性。

(3)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实验的现象会和在地球上明显不同。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哲学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