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坚持唯物主义方向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富贵在天, 生死由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纽约市立大学的校长马修•戈德斯坦因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如果我重读本科的话,我会选择哲学专业,因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下列选项中,对“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B.哲学是其他一切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若在理上看,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熹的这一观点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社会历史性                   D.实践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针对当前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央政府出台“营改增”、暂免征收小微企业22项收费等“放水养鱼”的政策。“放水养鱼”的政策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C.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D.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政策的发展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B.遗传与变异

C.水往低处流                  D.中学生守则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运动是相对的、永恒的       

B.静止是绝对的,暂时的  

C.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关于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能够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造出一个举世闻名的长城去防御敌人,却不能制造导弹去攻击敌人。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自觉选择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实践的途径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才认识到了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材料说明(  )

①亲自参加实践才能获取可靠认识       ②认识的获得依赖于实践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每个人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句话说明(  )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        D.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谁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谁就是真理的化身,其言论都被奉为绝对真理,甚至“历史”因此被改写。“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是永恒的

C.说明真理与谬误同在                  D.说明真理来源于人脑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绝对不能小看中国经济放慢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他说,如果中国经济“打喷嚏”,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可能“感冒”。这表明(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

B.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C.整体统帅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D.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体现的辩证法的道理是(  )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联系是无条件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网上有一句流行的治愈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 “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总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总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C.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体现了(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从唯物辨证法角度,这就是说要(     )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漫画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宣部提出新闻工作者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一要求体现的哲学智慧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在实践中创新规律      ④认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观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辩证的否定观教给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是 (     )  

A.抛弃传统观念,开拓新境界         

B.对权威说“不”,怀疑和否定一切

C.敢于自我否定,发展和超越自我     

D.培养批判性思维,抛弃别人的经验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近几年,网络新词海量增长。像“蒜你狠”、“犀利哥”、“给力”、“秒杀”、“正能量”、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  

①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从1999年深秋到2013年6月,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一飞冲天到空间手控交会对接的跨越。一次次的突破和胜利都源于中国航天人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我们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从未止步。

(1)从“神一”到“神十”,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这说明认识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已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2)我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材料一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先行试点,将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供借鉴的“制度试验池”和适合推广的新模式,为我国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创造经验、积累经验,引领全国开放升级。

材料二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曾经有三次标志性事件,先是深圳的开放,接下来是浦东的开发开放,后来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目前就是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将对长三角经济起到巨大带动作用,对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对推动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一,简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材料二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的?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十月本该是南京最美好的季节,可近日“秋高气不爽”,雾霾已连续几日萦绕金陵城。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健康呼吸,从治理雾霾开始”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政策影响】

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与南京市气象台联合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2013年10月29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日均浓度为117微克/立方米,超标0.56倍。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为减少灰霾天气,改善南京空气质量,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化蓝天计划控制大气污染实施方案》,决定加大力度实施“绿色南京工程”。

(1)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南京市政府的做法。

【理清思路】

高二(1)班同学围绕“雾霾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展开讨论,形成了以下下观点:

观点一:雾霾天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南京在治理中既要要借鉴其他城市和发达国家的做法,还需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形成治理的强大合力。

观点二:雾霾天气的出现,既有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生产方式粗放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现雾霾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南京在治理时不能急于求成,关键是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加以论证。

【重在参与】

有人认为,污染都是别人造成的,与我无关。其实,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没有大家配合,再怎么治理都没有用。头顶着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3)作为一位中学生,面对南京雾霾天气,你能做些什么?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