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江苏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随时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                                  B.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C.意识是否能够认识物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他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B.思维是运动的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相对静止的存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了

A.人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任何事物都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C.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D.整个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个成功者和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

A. 直接现实性      B. 客观物质性      C. 自觉选择性     D. 社会历史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要有内在规律

③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减灾防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唯一出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等。这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办事情要坚持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我们常说,做事情一是要“尽力”,二是要“量力”。这体现了

A.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近代世界史证明,越早重视教育的国家,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就越早。18世纪普鲁士的崛起、19世纪日本的崛起、20世纪美国的崛起都说明大国崛起,教育先行。这说明

A.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B.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C.随着实践的发展,真理会不断被推翻                

D.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毛泽东说:“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 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蝴蝶效应”是指一只鼓翼而飞的蝴蝶会触发大气的震动,进而导致远方的一场暴风雨。这说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D.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联系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新形势下,加快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

A.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B.整体对部分具有统帅作用

C.部分的功能影响着整体的功能                                    D.部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对“量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量变是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B.量变阶段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C.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阶段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相比iPhone 5,iPhone 5S的外形更加多变,采用速度更快的处理器。iPhone 5S的进步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只要解放思想就能取得产品的突破

C.事物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D.创新是对新事物的彻底否定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每年的11月11日,这个本来没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普通日子,被网友誉为了“光棍节”。这一臆想违背了联系的

A.多样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普遍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开展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意见,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 

B.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矛盾分析法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入世以来,我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                             B.矛盾对方存在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是相互包含和转化的                          D.矛盾推动者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13年1月3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是指

A.次要矛盾                                                            B.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主要矛盾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一名言警句启示我们要

A.对前途充满信心                                                       B.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C.重视量的积累                                              D.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俄罗斯,“怎么晒黑了?”绝对是句恭维话,这意味着你有闲有钱到海边度假、享受日光。而在中国,这话只怕会招来忌恨。中国女子见阳光即如临大敌。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客观性          D.多样性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总的看来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猪肉、油价上涨过快。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抓。上述材料没有体现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B.抓主要矛盾

C.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从“神舟一号”的横空出世,到 “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再到“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发展。2013年6月,“神舟十号”漫游太空。中国人的“问天之旅”不断开启新的征程。中国人的“问天之旅”注定是一条充满挑战 与风险之路,但风险不会阻止我们开发太空造福人类的脚步,中国航天工程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怎样体现哪些发展的观点的?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材料一  2012年11月11日,淘宝天猫单日交易额达191亿。网购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零售业的发展,也给与网络销售相关的物流、邮政、服务等行业带来了几十万的就业机会。网购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正在改变传统的购物方式,用户可以享受足不出户的购物乐趣。

材料二  网购可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层面上以更高效率实现资源配置。但网购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网络的虚拟性和一些商家信用度的缺失,往往使商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一些不法商贩和骗子利用这一平台坑害和诈骗消费者。因此,网络交易的安全问题让人放心不下。面对网络问题,人们只能说“爱你不容易”。

(1)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材料一  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20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2013年年初,北京等地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环境保护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材料二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总布局。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 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结合材料中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3)结合材料,请拟两条“低碳生活”的建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