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所有哲学 A、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都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都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是抽象的,方法论是具体的 B、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C、哲学是对世界观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
| 3. 难度:中等 | |
|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主要说明 A、人要学会改变自然界 B、只有发挥人的智慧,才能改变自然界 C、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人的智慧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
| 4. 难度:中等 | |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主要是指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2.“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
|
|
| 5. 难度:中等 | |
|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
| 6. 难度:中等 | |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斗争性的问题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
|
| 8. 难度:中等 | |
|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 D、主观性
|
|
| 9. 难度:中等 | |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B、从社会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D、从意识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动没有,静是不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下列属于规律的有 ①水往低处流 ②牛顿经典力学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④遗传与变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
|
| 14. 难度:中等 | |
|
针对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气象服务的特殊性,北京市气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人工影响天气”不是“人工控制天气”。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不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B、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 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变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
|
| 16. 难度:简单 | |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涉及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名工作人员,这说明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
|
| 17. 难度:中等 | |
|
下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意识能动性是人们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
|
| 18.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反复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占有真理比追求真理更有意义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说:“恰如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的探索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中国的太空探索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处。”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
| 20. 难度:中等 | |
|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物质的运动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B、要尊重自然,珍爱自然,尊重规律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也不同 D、自然界的发展是有限的,人类是无限的
|
|
| 21. 难度:中等 | |
|
2012年10月14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A/B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C、客观世界是人脑的主观反映 D、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世界
|
|
| 22. 难度:中等 | |
|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A、联系观和发展观 B、联系观和矛盾观 C、发展观和否定观 D、矛盾观和否定观
|
|
| 23. 难度:中等 | |
|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表明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联系也是无能为力的 C、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
| 24. 难度:中等 | |
|
“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
|
| 25. 难度:简单 | |
|
钟表由各种零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能叫做钟表。因为任何一个零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这说明 A、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C、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是相等的
|
|
| 26. 难度:中等 | |
|
下列观点与下边漫画的寓意最贴切的是
A.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要服从于整体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C.要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D.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会大于整体功能
|
|
| 27. 难度:简单 | |
|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融合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
| 28. 难度:中等 | |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指出,“小冰河期”“全球最冷冬天”“全球变暖逆转”等颇为吸引眼球的词语,会使人误解气候变化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12年欧洲寒气袭人,同属北半球、尚处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如果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气候变暖。上述气候变化说明 A. 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然界 B. 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 人类不可能认识自然界 D. 自然界的变化无规律可循
|
|
| 29. 难度:中等 | |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发展 C、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
| 30.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众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南京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南京工程”。7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进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12分)
|
|
| 31.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35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8分)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4分)
|
|
| 32.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十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都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努力的成果。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再次证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有人说,飞船变轨、航天员出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还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1)试说明“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8分)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不是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为什么?(8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