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高中学生要学会在紧张学习中寻找快乐,在挫折中体会经验,在细节中感知方向,在进步中品味幸福……紧张学习需要哲学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指引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与精神动力 D.哲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具体的方法
|
|
| 2. 难度:中等 | |
|
张景中院士在其著作《数学与哲学》中指出,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是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这说明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科学之科学”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
|
| 3. 难度:中等 | |
|
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选择高考复读。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
|
| 5. 难度:中等 | |
|
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你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两种观点 ① 同属唯心主义观点 ② 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③ 同属唯物主义观点 ④ 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被感知”。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②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③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④认为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孤立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古希腊的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 是唯物主义观点,但存在不足之处 B.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 C. 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D. 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
|
| 8. 难度:中等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①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它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现成的具体方案 ③它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对科学发展观理解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④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社会历史性 D.可知性
|
|
| 12. 难度:中等 | |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自然和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D.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辩证统一的
|
|
| 14. 难度:中等 | |
|
“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
|
| 15. 难度:中等 | |
|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 ④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脑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表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是带有主体差别性的 ③意识是按照主体意图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2012年11月23日,我国官方证实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成功降落在“辽宁舰”甲板上,J-15战斗机成为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克服了电磁兼容等难题,对舰载机的性能有了更深的认识,弥补了我国航空舰载机的空白,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
|
| 18. 难度:中等 | |
|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从哲学上看,建设航天强国要求我们: ①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重视正确意识的决定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D.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
|
| 20. 难度:中等 | |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革过程。2012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年底出台收入分配新方案,主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实现社会公平的问题。我国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的过程,主要说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 B.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无条件性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
| 22. 难度:中等 | |
|
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 ①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识是有限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 ④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
|
| 23. 难度:中等 | |
|
漫画《折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 B.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D.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
|
| 24. 难度:中等 | |
|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①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②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根本属性 ④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A.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
|
| 26. 难度:中等 | |
|
早在2009年4月14日的时候微软就宣布将会停止对Windows XP以及IE6的主流支持,最新的IE9也并不支持Windows XP系统,并且微软计划于2014年4月8日中断对Windows XP的所有扩展支持。然而即使真到了那时候,Windows XP可能仍将占据着20%的市场份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事物总处在不显著的变化之中 D.必须通过质变完成事物的发展
|
|
| 27.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勿以恶习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28. 难度:中等 | |
|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豆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 B.要积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 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
|
| 29. 难度:中等 | |
|
“手机养鱼种菜”这是2012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只需在农场或者鱼塘安装一个无线终端和传感器,就能和手机实现互联互通。当土壤出现干涸、鱼塘水质异常等情况发生时,用户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通过手机遥控田地或者鱼塘里的传感器,水龙头就会自动开启。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不能忽视事物的间接联系 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重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即科学实验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30. 难度:中等 | |
|
军事专家指出,航母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 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 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可见 ①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对新事物要有足够的耐心促进其成长 ③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按规律办事 ④要做好量变的准备,等待质变的自然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31. 难度:中等 | |
|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到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12分)
|
|
| 32. 难度:中等 | |
|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也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8分)
|
|
| 33. 难度:中等 | |
|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为此,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实际情况是,“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走过去”。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于人们过去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大学生创业容易遭遇失败和挫折的原因。(8分)
|
|
| 34. 难度:中等 | |
|
在宁夏,曾几何时,过度开荒,过度放牧,是这块土地上的常态。深陷贫困的人们希望通过向自然界索取来摆脱贫困,而这种方式没有带来富裕,反而陷入贫困---开荒----生态破坏----贫困蔓延的恶性循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宁夏人终于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大规模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漠面积减少,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1)上述材料说明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8分) (2)我们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到什么哲学启示?(4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