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传统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
|
| 2. 难度:中等 | |
|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
|
| 3. 难度:中等 | |
|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 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
|
| 5. 难度:中等 | |
|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却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们会认为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 C.思维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 D.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
|
|
| 6. 难度:中等 | |
|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先后举办各国文化年,同时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年。真正让我们感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色彩斑斓,更加见证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据此回答题。 1.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必须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消除文化差异的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髓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文化安全 B.和平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弘扬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
|
| 8. 难度:中等 | |
|
2013年5月11日—17日,德国马尔巴赫市席勒中学17名师生对铜陵市一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访问活动。一中给这些学生开设了汉语、中国民乐、武术、书法、剪纸、中国象棋等课程,受到德国师生的欢迎,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这说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漫画反映了我国当前微博中的现象,说明现代传媒
A.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传播,应积极发展 B.作为现代传媒工具要正确使用 C.微博传递信息真假难辨,要慎重使用 D.微博的虚拟空间内的确有一种“坏人坏事轻信症”和放大丑恶信息的惯性,应禁止使用
|
|
| 12. 难度:中等 | |
|
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A.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B.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 C.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D.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
|
|
| 13.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皇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A.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C.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
|
| 14. 难度:中等 | |
|
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
| 15. 难度:中等 | |
|
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开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中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属于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
|
| 17. 难度:中等 | |
|
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9月18日在北京举行,假如你是一位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
| 18. 难度:中等 | |
|
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 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
|
| 20. 难度:中等 | |
|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下图是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其以“中国力量继往开来”为创意构想,将国人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及昂扬向上、积极创新、继往开来的品格完美呈现,代表着当代中国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这一会徽的设计理念说明
A.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B.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D.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
|
|
| 22. 难度:中等 | |
|
“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今天我们继续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23. 难度:中等 | |
|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看,强调了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
| 24. 难度:中等 | |
|
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中国教育的开山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人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材料告诉我们 ①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②学习应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③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人生的境界 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鉴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有明显的下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13年暑期隆重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材料说明 ①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汉字是中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书写汉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④书写汉字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 26. 难度:中等 | |
|
2013年6月13日中午,神舟十号将与天空一号首次成功对接,神舟十号飞船准确入轨。这是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27. 难度:中等 | |
|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可见 A.中华文化是由儒道佛等思想融合而成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
| 28. 难度:中等 | |
|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 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 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
|
| 29. 难度:中等 | |
|
“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
| 30. 难度:中等 | |
|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
| 31. 难度:中等 | |
|
他是爱写诗的文艺青年,他是知名度最高的普通士兵,“雷锋”这个温暖的名字,半个世纪后仍然保持着魁力。对陌生人的关怀、友善的捐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奉献……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雷锋精神 ①凝聚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 32.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很多学校每年都举办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园网、报栏、塑像、黑板报等载体,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8分)
|
|
| 33. 难度:中等 | |
|
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虚玄的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回答,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变革创新,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8分)
|
|
| 34. 难度:中等 | |
|
西湖LOGO蓝白二色,好似勾勒一幅水墨画,巧妙融合“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四大元素,既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阐述,又有幸福和谐之湖的直观感受。LOGO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西湖LOGO在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道理?(11分)
|
|
| 35. 难度:中等 | |
|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已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多年来,中国涌现出的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回答: (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3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10分)
|
|
| 36. 难度:中等 | |
|
〖材料阅读〗:校门口的风景 时间:2013年10月某日。 地点:某县城中学校门口两侧。 东侧:两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戴着墨镜的先生,一个时尚的女服务生,一幅广告“排八字、调气场,保证分数日日高!”。数十个家长与家长排队等候。 西侧:一书贩,一排书架:《教你做人上之人》、《强盗生存逻辑》、《少女的情怀》、《佛学与人生》、《转法轮》……不少学生驻足翻阅…… (1)东西两侧的不同风景,分别代表着什么的文化?你怎样看待这两种文化?(6分) (2)为什么在文明的社会中还会存在这样的风景?(6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