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改变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与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
|
| 2. 难度:中等 | |
|
“一个手工业者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
| 4. 难度:中等 | |
|
2013年9月4日晚,一年一度的湖北木兰山金秋庙会热闹开场,来自省内外3万余人云集木兰山胜景广场,参加盛会,争抢头香。国人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观念,所以很多人特别喜欢争抢供“头香”,以求得好兆头。他们这样做属于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
|
|
| 5.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B.“我思故我在”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
| 6. 难度:中等 | |
|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加以深化,与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国情相结合,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也就只适用于中国 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实践 D.可知性
|
|
| 8. 难度:中等 | |
|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
|
| 9. 难度:中等 | |
|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
|
| 10. 难度:中等 | |
|
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见右图)最上方英文“NANJING”中的两个小写“n”巧妙勾画南京明城墙城门,外围又用线条镂空透视勾勒出了江南民居的轮廓。会徽充分表达了南京敞开胸怀欢迎各国青年,与世界友好交流,成为青年欢乐之城的美好愿望。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①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会徽设计者的奇思妙想是会徽创作的源泉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会徽的设计反映了南京独特的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
| 12. 难度:中等 | |
|
知名学者王立群说,艰苦的人生让经历者获得了常人不知道的人生感悟,这就是阅历的力量!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理解它。苦难是人人不想经历的,但是,经历的苦难又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谁都不想拥有,但是,上天“赐”给你时,你却不得不拥有。这就是说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事事需亲身实践 ③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回避矛盾也是解决矛盾的具体做法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万物生长靠太阳”,以往人们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最近科学家却发现,在可见光不能到达的4000米深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下,依然存在着大量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
|
|
| 15. 难度:中等 | |
|
《庄子》中有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混沌之死,在于南海之帝、北海之帝与混沌无法沟通,仅凭常识和经验就采取单边行动。从哲学角度看,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错在 ①没有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不懂得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表明 A.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任何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联系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
|
| 17. 难度:中等 | |
|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D.人们促进新事物产生的过程
|
|
| 18. 难度:中等 | |
|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及参与航天事业的干部职工,励精图治,突破了多道难关,掌握了重要航天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2013年 9月17日,4部委联合发布了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新政明确了补贴额度与发放,加强了对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补贴范围也将从目前的5大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大。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战,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一经产生就很完善 ②新事物被人们认识和接纳都有一个过程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
| 20. 难度:中等 | |
|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①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②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安静就是绝对的静止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旧题新做”、“新题旧做”是一位高三同学总结的做题经验。所谓“旧题新做”就是考试中遇到以前做过的题,一定要注意与旧题不一样的地方:所谓“新题旧做”就是看起来从没见过的题,一定有以往旧题的经验可以借鉴。以下哲理相互最能概括该同学做题经验的是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C.一分为二的方法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
| 22. 难度:中等 | |
|
我国古代有个“西邻教子”的故事:“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五子皆不患衣食焉。”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①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改造客观世界 ②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23. 难度:中等 | |
|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
| 24. 难度:中等 | |
|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否定 B.肯定 C.抛弃 D.扬弃
|
|
| 25. 难度:中等 | |
|
材料一 2013年9月2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过去50年全球气候变暖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使用的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国家、地区、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毫无约束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1.4~5.8度,导致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人类自下而上生存环境堪忧。 材料二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各国通力合作,携手应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宣布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计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加强舆论上的宣传和引导,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2分)
|
|
| 26. 难度:中等 | |
|
2013年10月15日,是航天英雄杨利伟驾乘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满完成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一举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的十周年纪念日。10年来,踏着杨利伟的飞天足迹,包括刘洋、王亚平两位女航天员在内,中国已有10名航天员先后成功进入太空,其中,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还实现“梅开二度”。10年,10人,中国圆梦飞天创造出“十全十美”。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从神舟飞船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到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已顺利突破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这三大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特别是实施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的神舟十号任务,通过在轨维修操作、太空授课、飞船绕飞及多方位交会技术等一系列空间试验和活动,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并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简要说明我国航天事业的科学发展历程。(16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2013年9月3日,《湖湘文库》编纂出版总结大会在长沙举行,省委书记徐守盛评价其为“湖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湖南文化强省建设一项浩大的标志性工程”。徐书记指出:湖南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分析和把握湖南文化的优势和劣势;要进一步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品牌;还要注意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阐述湖南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措施所体现的哲理。(12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