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⑥央行调整利率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
|
| 2. 难度:中等 | |
|
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是一种改变社会的物质力量
|
|
| 3. 难度:中等 | |
|
“占卜算命”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D.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
|
| 4. 难度:中等 | |
|
2012年最受欢迎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领观众“尝遍”全国地方美食。该片展现了劳动者如何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以美食为窗口更多地展现中国各地人文精神。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美食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 C.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就是劳动者制作的美食 D.文化可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
|
| 5.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务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迅速减少。可见 A.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B.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C.经济发展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
| 6. 难度:中等 | |
|
人民网载文指出:“英雄司机”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都是当代中国的闪亮坐标。一个大国的崛起,不可能仅仅是经济奇迹和物质文明,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这表明 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C.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经济、政治 D.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
|
| 7. 难度:中等 | |
|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文化生产和输出支配“躯干国家”。这表明 A.文化产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B.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世界文化的同质化 C.要在对外开放中警惕文化入侵,加强文化安全 D.美国文化产品贸易主要是为了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
|
|
| 8. 难度:中等 | |
|
西方人注重分析,一分为二;而东方人注重综合,合二为一。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说:“欧洲的数学体系与中国不同,他从公理系统开始,而中国数学体系从实用出发。”这最能体现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
|
| 9. 难度:中等 | |
|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
| 10. 难度:中等 | |
|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以下属于我国人民精神世界主流的有 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 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③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与道德风尚 ④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B.两者是对立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C.两者是对立的,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
|
| 12. 难度:中等 | |
|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2013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保护文化遗产 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
|
|
| 15. 难度:中等 | |
|
“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即时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
| 16. 难度:中等 | |
|
客家人是汉族的独特群体,客家先民经过历次大迁徙,将中原文化带到岭南,岭南文化相应发生了变化;客家人在岭南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围屋和方言就是见证。这说明 A.文化交流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B.文化交流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C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D.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人口迁徙
|
|
| 17. 难度:中等 | |
|
某学者指出:“在中国,一个文学教授如果不知道莎士比亚,会被人嘲笑。而在西方,一个教授如果不知道《红楼梦》,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我们需要 ①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②促进中西文化的传播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减少中西文化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 18. 难度:中等 | |
|
《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是凝固的艺术,展现传统文化的 B.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D.是最优秀的文化,应成为世界主流思想
|
|
| 19. 难度:中等 | |
|
孟子倡导 “至大至刚” 的“浩然之气”,成为儒家重要之精神,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正是赋予“浩然之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传统文化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
| 20. 难度:中等 | |
|
2009年起,国家每年均举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重视科技人才,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科学技术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生产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重大影响 D.我们要以科技发展为工作的中心
|
|
| 21. 难度:中等 | |
|
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B.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C.两者互为前提,相互决定 D.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
|
| 22. 难度:中等 | |
|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下列对传统习俗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传统习俗就是传统文化 B.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重要影响 C. 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D. 传统习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
| 23. 难度:中等 | |
|
孔墨老庄,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百家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文化运动能提升综合国力 D.文化发展对思想运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
|
| 24. 难度:中等 | |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下列关于“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 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B.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核心和标志 C.文化教育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D.教育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式
|
|
| 25. 难度:中等 | |
|
材料一 虽拥有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拥有不容小视的科教资源和九大文化产业,却未能培养出一艘“业界航母”,缺乏突出的、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品牌,这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学者指出,中国文化产业大而不强,与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缺乏规范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指出,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国际社会各种形式的文化竞争和文化渗透,我国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提出包括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在内的九项重点产业工程,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中国自己的文化品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谈谈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18分)
|
|
| 26. 难度:中等 | |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原新闻出版总署连续九年推荐百种优秀青少年图书活动基础上, 2013年再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其中,英国学者沃伯顿的《40堂哲学公开课》、美国学者格雷的《疯狂科学》、《新论语》、《雷锋画传》等在列。总局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推荐优秀读物,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并在全社会营造读书氛围,推动“书香中国”的建设,以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请运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向青少年推荐优秀读物。(13分)
|
|
| 27. 难度:中等 | |
|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据统计,诺贝尔文学奖在过去20年中,13位得主均来自欧洲。瑞典文学院的常务秘书长恩达尔曾批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的评判标准过于欧洲化。因此,目前我国国内的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并没有比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的看法。(8分)
|
|
| 28. 难度:中等 | |
|
儒家文化强调“百行孝为先”。在讨论到如何对待“孝”文化时,甲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甲:“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北大公布的《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荐”,所以,“孝”应该成为不二信条。 乙:你知道吗?中国新闻网的报道2012年修订版《新编二十四孝图》和专门为青少年儿童编写的儿童版《新编二十四孝故事》中郭巨“埋儿奉母”等退出“二十四孝”,我认为“孝”以伦常规矩的名义扼杀人性,应退出历史舞台。 注: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评析二人的观点。(13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