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
|
| 2. 难度:中等 | |
|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下列现象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 ②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③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成了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④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化搭台,政策引导,经济唱戏”。这句话反映了( ) A.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B.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 C.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D.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
| 4. 难度:中等 | |
|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通过举办“品味经典,沐浴书香”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书香北师大”校园读书学习氛围,塑造了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格。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只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
| 6. 难度:中等 | |
|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互派留学生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
| 8. 难度:中等 | |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中要 ( ) A.尊重文化多样性 B.重视文化继承性 C.理解文化发展性 D.懂得文化先进性
|
|
| 9. 难度:中等 | |
|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 ) A.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
|
| 10. 难度:中等 | |
|
关于民族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B.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汇总 C.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D.民族特征越明显的文化越是先进的文化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
|
| 12.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明亮有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演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化表演应该( )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 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
|
| 15. 难度:中等 | |
|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文化安全 B.和平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弘扬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
|
| 17. 难度:简单 | |
|
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 为标志的 A.语言的产生 B.电视的广泛推广 C.网络的普及 D.印刷媒体的推广
|
|
| 18. 难度:中等 | |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19. 难度:中等 | |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C.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
|
| 20. 难度:中等 | |
|
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 ( ) A.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
|
| 21. 难度:中等 | |
|
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 ①价值观念 ②身体健康 ③风俗习惯 ④文化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
|
| 23. 难度:中等 | |
|
2012年6月23日,冀晋鲁豫辽五省“历史文化名村(镇)村(镇)长论坛”在蔚县落幕,为更好保护正一步步被逼进狭小“胡同”的一些具有传统民间文化色彩的古村落带来了曙光。保护古村落:( )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
| 24. 难度:中等 | |
|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族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就是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就是要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说明( )。 A.各民族文化差别非常大 B.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C.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造成的
|
|
| 26. 难度:中等 | |
|
在谈到中国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时,戏剧家郭汉城指出,时代与环境变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他断言,戏曲不会消失。据此回答题。 1.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说明 ( ) A、传统文化必将消失 B、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C、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D、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2.要让戏曲不消失,我们必须 ( ) ①发展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
|
| 27. 难度:中等 | |
|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以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解读《论语》。回答题。 1.《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 2.通过于丹的解读,更多老百姓了解了《论语》。这说明( ) ①电视文化比传统经典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最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是传统经典文化 ③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
|
| 28. 难度:中等 | |
|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29. 难度:中等 | |
|
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真是不折不扣的“舌尖上的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一般发生在哪些群体身上?既有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大学生。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不同的群体,浪费食物的原因不尽相同,一些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浪费起来不心疼;而一些普通百姓则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不少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糟蹋粮食不以为意,因为他们不事稼穑不知辛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舌尖上的浪费”已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舌尖上的浪费”产生的原因。(9分)
|
|
| 30. 难度:中等 | |
|
镜头一 “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留连驻足。“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正在参观的一位北京市民如是说。一些外国朋友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欣喜的赞叹声。人们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留住民族之根。 镜头二 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另据报载,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特点?(3分) (2)我们应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12分)
|
|
| 31. 难度:中等 | |
|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使红色旅游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陈地,以红色旅游产业带动革命老区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合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或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旅游。(10分) (2)怎样通过开展红色旅游的活动使自己成为有作为的文化继承者和创造者?(6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