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安徽省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互独立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张景中院士在其著作《数学与哲学》中指出,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是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这说明(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是“科学之科学”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是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说明

A.思维决定存在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与存在总是一致的        D.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就不同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B.水是万物之源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人的生活就是追求物质的满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没有可取之处 

②凡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 

A.哲学是世界观的总和

B.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的话告诉我们                                                                                                         

A.当时的哲学思想是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在精神上的反映

B.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作为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对政治起着决定性作用

D.哲学本身是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物质是不可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认识的

C.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同本质的概括

D.物质包括所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自然和规律是辩证统一的D.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辩证统一的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包含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人们之所以怕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死亡会使人失去人间的种种快乐和幸福,因此古代的人们为了死者在死后能继续享有人间的快乐和幸福,就埋入了大量的陪葬品。又因为现实中的种种假丑恶和不如意,人们又创造出了天堂和地狱。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错误意识来源于头脑中的想像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某小组同学的科学实验课题是“长在瓶子里的苹果”,  他们把学校果园里一些没有长大的苹果,套进漂亮的细颈玻璃瓶里,然后把瓶子绑在树枝上,剩下的事情, 就让大自然去完成了……同学们的科学实验,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是一种            

A.能动的主观意识    B.有意识、有目的实践

C.有创意的认识           D.有价值的认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2年9月,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概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

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13年4月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实验成果提出,高能的正电子不是来自空间某个特定的方向,这些特性表明了新物理现象的论据。这次研究成果在丁肇中看来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我们需要更多的统计量来研究,目前的结果是基于预期收集总数据量的约十分之一的数据”。这一新进展再次佐证了                                                                                         

①立足于实践,思维与存在可以实现统一 ②科学思维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限制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面一组漫画表明(  )

满分5 manfen5.com

A.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到部分

C.部分统率整体,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D.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他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亲身感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这使他非常痛恨并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他的哲学代表作《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伏尔泰在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10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8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9分)并阐述其现实意义。(8分)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浙江某民间爆料论坛在成立之初因群众言论较为 “肆无忌惮”而常常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封杀,几经波折,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政府部门的态度由最初的取缔查封转为监管、引导、包容,开始尝试与论坛加强沟通互动,并达与互联网管理、消除负面影响之间的平衡点。时至今日,这种网络舆情民间监督的新方式深入人心,一上班就看该论坛成为当地政府官员每天的“必修课”。在老百姓眼中,论坛就是“民间信访办”,正如论坛创始人所说,该论坛的给力就在于“网友反映民生给力,政府解决民生给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当地政府对该论坛转变态度的原因。(1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