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广东省山一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互联网迅猛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如今很多人成为了“换客易物联盟”的成员之一。他们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所换的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价值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2年9月13日,美国联帮储备委员会宣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联储通过“印钱”买入证券资产,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途径是

①增发美元→美元币值下降→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可能会贬值

②增发美元→美元币值上升→使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低谷

③增发美元→美元汇率降低→中国对美的出口将会变为逆差

④增发美元→大宗商品涨价→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将会加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见右图)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兹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就越大。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洛伦茨曲线弧度变小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B.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C.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范围                   

D.反对平均主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将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两个同步增长”

①意味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分享发展成果

②意味着经济建设发展了,居民收入就能增长,促进同步富裕 

③将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④将有利于完善分配格局,保证落实“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有

①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网络谣言已成为社会公害,不仅损害社会诚信,而且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如果请你写一份抵制网络谣言的倡议书,你认为下列恰当的论点是

①公民权利具有真实性,国家应该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②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自由是法律的前提,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④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边漫画反映了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满分5 manfen5.com

 

A.深入基层,主动听取群众意见     B.尊重民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C.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民主决策     D.存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做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工作要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下面是给政府关注民生拟定的主题词,结合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你认为全部正确的是:

A.正确履行职能  遵循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  权力接受监督

B.强化宏观调控  遵循基本原则  确保科学执政  权力高度集中

C.民主科学决策  加强行政干预  深化机构改革  巩固执政地位

D.加强管理服务  坚持公正司法  权力接受监督  树立政府威信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表是党的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诞生的简要过程。

2012年2月上旬

起草组派出7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区市开展调研,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44次,对城乡社区、工矿业企业、农牧水产基地等116个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地现代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

2012年9月3日

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2012年11月14日

中共第十八次全中代表大会通过十八大报告。

从报告诞生过程可以看出

①中共中央是国家的决策机构

②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参加中共中央的决策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科学执政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拾荒者”是社会最底层人群,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容忽视。某市人大就代表提交的“关注拾荒者”提案,进行讨论表决形成决议。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B.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决定权

C.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立法权和决定权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3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演讲。习近平表示,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这表明

A.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B.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    

D.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注: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

材料二  从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材料三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产业支持、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城镇化只有突出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弯路。为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提高城镇化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15分)

(3)运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城镇化造福人民群众。(12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人均消费情况

 

城镇

农村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

人均纯收入

人均消费

数额(元)

21810

18750

6977

5633

同比增长(%)

8.4

11.8

11.4

19.8

    注: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为20194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而GDP居世界第2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为879美元,不到美国的10%。

材料二  制约我国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除上述材料反映出的问题外,还有政府公共投入不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支出过多,居民预备性储蓄增加;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化质量偏低等。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强调牢牢把握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党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依据。(11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建言献策。(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