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山东省高三10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③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④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A.②        B.②③            C.④       D.①③

2.两个秀才参加科举的不同结果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和意识是同一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许多同学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种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D.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段话生动的说明            

①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②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③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④上帝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表现在

①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是明确的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客观实在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们可以建立或创造一切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②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③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行》)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句话这样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B.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他是“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将漫画中影子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主观映象与客观事实的关系,那么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意识是主观的,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B.意识是主观映像,而非反映对象的客观状况

C.思维活动规律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              

D.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是无法实现统一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用生命换来“歼-15”完美升空的我国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罗阳航空报国的震撼人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人生价值就越大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④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明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③人脑是意识的来源    ④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聪明的人不是不走弯路而是善于在弯路上走得更快些。”这启示我们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曲折,争取光明的前途。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要做到“在弯路上走得更快些”,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我们就应该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效率是企业的生命。”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

A.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B.为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C.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打好时间差”是指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D.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效益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人们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一种钱货两清的消费         ②货币在这个过程中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③这是一个商品流通的过程         ④这里的“钱”与“货”的价值相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0年7月,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 = 6.78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 = 6.85元人民币。人民币币值的这种变化可能会

①引发出国留学、旅游的热潮          ②吸引外国游客来国内观光、投资、生活

③造成我国对外贸易逆差               ④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