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某国2011年生产M商品50亿件,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600亿元。2012年该国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国2012年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格用货币表示分别为(    )

A.600亿元  12元      B.660亿元  11元      C.600亿元  10元    D.720亿元  12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上排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①工资收入提高    ②生产供给增加   ③消费需求增加    ④劳动需求增加

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企业是社会发展的支柱,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陕西省平利县政府坚持把保持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巧用“加减乘除”法助企业破解困境。下列做法与政府所做的“加减乘除”要求一致的是(     )

①“加法”: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增长       

②“减法”,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

③“乘法”:依靠科技,提高企业效率       

④“除法”:宏观调控,排除企业隐忧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微博(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2010年被人们称为“微博元年”,两年来我国参与微博的人数大幅增加。从全国“两会”到强制拆迁,从社会热点事件到众多“草根明星”出炉,微博成为民众参与政治的一个利器。公民利用微博参与政治(     )

①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③拓宽了公民行使权利的渠道              ④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工作要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下面是给政府关注民生拟定的主题词,结合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你认为全部正确的是(       )

A.民主科学决策  加强行政干预  深化机构改革  巩固执政地位 

B.强化宏观调控  遵循基本原则  确保科学执政  权力高度集中

C.正确履行职能  遵循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  权力接受监督

D.加强管理服务  坚持公正司法  权力接受监督  树立政府权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2年2月17日中俄在联合国大会关于叙利亚问题新决议草案的表决中,投出反对票,否决了该议案。中国认为,国际社会及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行动,应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是使问题复杂化。这说明(      )

A.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B.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同盟

C.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提高国家凝聚力            

D.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2年7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奥运会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英国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英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英国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

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绝技,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强调了(      )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根据统计预测,2012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

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当前社会上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令人担忧,但真情、真爱却无时不在我们身边,有用生命提携孤儿的成长的教师夫妇,有扎根边疆的最美女医生,有为国家人民奉献的科学家,有对贫穷人施以援手的热心人……这表明(    )

①劳动、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奉献

③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④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面名言与漫画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C.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

D.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6分)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是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刚要》已印发实施。某校高三(4)班同学以“聚焦合芜蚌,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政策解读】

    在讨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发展政策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列材料:

    在获得国务院批准之后,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重大政策试点已于2011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只有用好用足这一政策,才能释放创新人才的潜能。

(1)请你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评说这一政策的合理性。(6分)

【观点评说】

    同学们一致认为,自主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合芜蚌三地政府要根据本地特点,逐步推进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发展。

(2)请你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12分)

【感悟反思】

结合以上所给信息,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谈谈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给我们的启示。(8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文化”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  文化产业发展

    表:2011年我国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产    业

产值增速

利润增速

能耗增速

传统产业(部分)

金属加工

30.2%

l9.2%

18.0%

钢铁

29.2%

13.7%

27.5%

机械

39.9%

11.5%

17.5%

文化产业(如出版、电影、动漫)

79.5%

49.0%

1.1%

    注:我国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截至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低于国际标准。

(1)上述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根据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经济意义。(10分)

话题二  文化道德素质

    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轧伤了的孩子无人敢救;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近来,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而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他们的行为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2)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青年学生应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12分)

话题三  建设文化强国

    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一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时,这一产业才称得上是支柱产业,但2011年文化产业只占2.75。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就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结合话题三,运用唯物史观有关原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