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人曾问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他说:“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德与政治哲学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社会。”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哲学

①能够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   ②能够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③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④能够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闷闷不乐,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因为他觉得: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两个秀才参加科举的不同结果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人们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1年10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从骨髓中提取的干细胞制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红细胞。在未来20年,计划每年生产约113万升的“人造血”来满足国家医用需求。这说明人类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联系的前提条件 ②在改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

③能根据固有联系建立事物之间新的联系 ④能使骨髓和干细胞之间建立有利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细菌感染曾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历经漫长的黑暗时代后,抗生素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但从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正式问世到现在,不过60多年时间,由于滥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在失效。上述材料表明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要获得对世界的终极认识,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假如没有小偷,锁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就不会有这样精美。”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对小偷和假钞的评价也要坚持一分为二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古瓦砚·欧阳修。这首诗意思是说,如果用来“发墨”,瓦砚的价值是金玉之贵也无法取代的。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金和玉不如瓦砾的用处大

B.认识和利用自然物必须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C.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的利用客观事物

D.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哲学上看,儿子

A.没有认识到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B.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忽视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科学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但对于人生问题,如痛苦、焦虑、不幸、爱和幸福,却不能用科学的方式来规定。爱因斯坦曾告诉年轻的科学家们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尊严和幸福。”对科学作用的认识说明: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B.我们必须限制科学作用的发挥

C.任何事物都是缺点和优点的统一体         D.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臣民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准确预报日、月食。这说明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因稳定而高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印度是“世界办公室”,新加入的南非则是“非洲的资源库”。这一现象

A.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说明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              D.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根据统计预测,2012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一位民间艺人成功把陶瓷与麦秆画这两种古老艺术,通过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研发出陶瓷麦秆画工艺瓶,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说明艺术创作可以

①依据事物固有属性,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②摆脱现实的制约,生产出自然界没有的物质形态

③改变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实现主体的创作意图

④充分运用客观条件,对客观对象进行创造性加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B.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

C.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需要预测的不仅是投资,车多了路会堵,炒房过热导致泡沫,工资太低员工会“用脚投票”,在今天的中国,前瞻性研究尤为可贵。可见,要获得准确的预测就是要

①运用发展的观点,把握事物运动中前进和上升的趋势

②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在理论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不得不先解决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如要促进作物的生长,先要铲除作物周围的杂草:在象棋博弈中,为了吃掉对方主帅,先要吃掉对方的卒等。这主要是因为

①次要矛盾解决好了,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②善于利用事物周围有利条件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④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要先解决次要矛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行是冤家。从哲学角度理解,为什么只有同行容易成为冤家呢?因为只有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这说明

A.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谷子是中国传统作物,但亩均不足100公斤的产量长期困扰谷子生产。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的赵治海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认识到套用杂交水稻、高粱的模式去研究杂交谷子,是没有出路的,他抛开国内已沿用20多年的研究方法,把握谷子特性,采用光(温)敏两系法去试验谷子杂交,终于选育出“张谷”系列良种,亩产最高达到810公斤。这说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科技创新必须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③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不怕失败的精神决定了实践获得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12年6月14日,历时一年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活动在翻尼歌剧院落幕。“中国文化年”活动以“感受中国”为主题,将中国优秀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学、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集中介绍和展示给澳大利亚民众,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中澳文化交流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④表明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2年2月3日,2011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评选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开展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哲学依据并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美丽中国”提出的意义(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常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12分)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 年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 5 亿,占网民总数的48. 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8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12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人们登高远望,总难免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有人在谈及父母时总是心生愧意:  “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很少”。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有的国家通过“母亲节”、  “父亲节”等活动,让父母子女间多些交流,积极推广孝道伦理。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广传统文化中孝道伦理的积极作用。(10分)

(2)请就青年学生更好地弘扬孝道伦理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