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
| 2.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
|
| 3. 难度:中等 | |
|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⑤上帝创造世界 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 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⑧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⑧ C.①②④ D.②③⑥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②凡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地方,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5. 难度:简单 | |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国家的做法坚持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实事求是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
| 7. 难度:中等 | |
|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回答题。 1.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之一法新社文章称,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关注中国动荡的20世纪。他的作品带有政治意义,有着黑色、愤世嫉俗的幽默感。作品背景包括辛亥革命、抗日和中国内部的斗争等。莫言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是《红高粱》,讲述了中国上世纪20-30年代东部乡下的故事。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这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D.意识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3.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
|
| 8. 难度:中等 | |
|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D.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
|
| 9. 难度:简单 | |
|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就是说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 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批判精神 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活动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
|
| 11. 难度:中等 | |
|
俗话说“天有阴晴”、“事有成败”、“河分两岸”、“浪有起伏”、“人有祸福”等,它们共同包含的道理是 A.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B.任何矛盾都有其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要善于抓住主次,统筹安排 D.世界上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
| 12. 难度:简单 | |
|
当地动山摇的大灾难降临,人们艰难求生,也苦苦求学;当福岛面临着进一步升级的核泄漏危机,世界各国也掀起了对核电安全的全面评估。在浩劫面前,“失去的不只是生命,再生的不只是希望”。这段话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C.不同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
|
| 14. 难度:中等 | |
|
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
| 15. 难度:中等 | |
|
奥数培训本是针对少数有数学天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但是现在不少地方的很多小学生都在学奥数,有的地方奥数成绩甚至成了小学升初中的参考标准。学校、家长不顾学生实际,掀起奥数培训热潮的做法 ①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②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没有抓住重点 ④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
| 16. 难度:中等 | |
|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
| 17. 难度:中等 | |
|
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涵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18. 难度:中等 | |
|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B.社会历史发展依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实践 C.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改革
|
|
| 19. 难度:中等 | |
|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质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
|
| 20. 难度:简单 | |
|
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
|
| 21. 难度:中等 | |
|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
| 22. 难度:中等 | |
|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
|
|
| 23. 难度:简单 | |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 24. 难度:简单 | |
|
我们认为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普遍性始终决定着矛盾特殊性
|
|
| 25. 难度:中等 | |
|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入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这一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 ①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③事物是发展的,不要重复别人做的事情 ④事物在批判与继承,学习与创新中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
|
| 26. 难度:中等 | |
|
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 ② 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 ④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 27. 难度:中等 |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
|
| 28. 难度:简单 | |
|
“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
|
| 29. 难度:中等 | |
|
宁波“新老市民共建共享融合模式”荣获由中央党校、民政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宁波市外来人员100人以上的村(社区)都建立了社会融合组织,社会融合组织是由社区(村)党支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管理和协调,具有民间性、社会性、共建性、公益性、融合性等特点,立足新老市民共建共促共享,帮助外来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新老市民交流沟通、政治参与、共同服务、组织动员和融合共进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模式使宁波市外来人员实现了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到“新宁波人”、“新市民”的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简要分析宁波外来人员称呼的改变给我们的哲学启示。(12分)
|
|
| 30. 难度:困难 | |
|
材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4分)
|
|
| 31. 难度:困难 | |
|
经过近两年的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本纲要立足于世界发展新特点和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对当前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试分析上述材料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14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