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二下期月考政治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饱览了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后,很多游人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统一

③在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先于自然而存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某学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面对近来的多起尴尬,有关部门指出,我们仍应发扬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原因在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D.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龙都是中国人之间最亲切的身份认同。而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这说明(  )

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2年8月8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十二五规划”继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将其从观念转化为具体政策。关于教育,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它具有(  )

①选择文化的功能 ②传递文化的功能 ③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促进政府立法的功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春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节日。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文化总是在继承中发展

D.文化传承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题。

1.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失去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 

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内容、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④大力抑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强调了(  )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要促进文化市场多元化发展              D.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软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江苏省委宣传部从海量的征集意见中确定新时期江苏精神为“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极大促进了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近年来,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表现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戏说风盛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这种倾向属于(  )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人喝茶历史悠久,人们尊陆羽为茶圣,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有多样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和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增强,汉语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如果让你写一篇“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的小论文,应当运用的观点是(  )

①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语国际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汉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汉语国际化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荀子在齐国主持稷下学宫时,实行开明的政策,招揽列国名流,汇集百家学说,各家各派取长补短,造就了中国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局面。荀子的态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发展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关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A.中华民族特有的眷念故土的家乡情结

B.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D.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近年来,两岸文学进行了深层次交流。无论是《台湾》杂志发表的《刘铭传》、《文天祥》和《阿芙蓉》,还是《“黄浦”五期》、《伏牛》、《汉家女》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生活时代是金兵南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动乱时代,他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但却未果。临终时诗人在《示儿》中写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表明(  )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只有维护祖国统一才能体现爱国主义的情怀

C.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相同的内容

D.只有抵御外敌入侵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行为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B.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C.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D.普及科学知识和精神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这一比喻表明

A.文化知识比思想道德更重要

B.思想道德比文化知识更重要

C.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

D.有德无才与有才无德都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振奋民族精神。振奋民族精神,就是

①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状态

③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④抵制西方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遭遇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该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怠慢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

请你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反映文化的什么现象?(3分))

(2)面对文化的这一现象我们应有正确的态度是什么?(6分)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近年来,世界葡萄酒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后起之秀,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他们采用现代工业化工艺生产,用易拉罐简化包装,通过添加橡木成分来缩短酒的陈化过程,同时运用广告宣传和现代化推销手段,从而获得许多喜欢简洁明快的年轻人的广泛青睐。而法国葡萄酒生产者正好相反,他们陶醉于自己的传统酒文化,坚持家庭个体生产方式,坚持采用传统的玻璃瓶、软木塞,对酒广告严格限制,致使连续六年法国葡萄酒的出口量都在下降。固守传统吓跑顾客,法国葡萄酒不好卖了。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法国葡萄酒不好卖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请你从文化角度为法国葡萄酒业的复兴提供建议。(9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些年来,由于重视不够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有些文艺作品和演出脱离生活实际,有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腐朽和错误思想滋生等等。

材料二 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

材料三 针对农村存在的“小农意识”“唯利是图”和“诚信不良”等落后的农民思想状况,某村村支部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建设和谐农村文化”活动,把农民思想道德作为主攻方向,树立以“礼、诚、和、仁”为目标的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新风尚。

(1)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8分)

(2)假如你是该村的成员,就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谈谈你准备如何做?(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