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
|
| 2. 难度:中等 | |
|
近年来,恶搞是文化领域的“新时尚”。在一本书里,“诗仙”李白被塑造成一个古惑仔形象,甚至是吃软饭的著名“混混”。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文化现象,中央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以下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有( )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只要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文化形式都应该得到支持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三俗”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 ③扶持高雅艺术,适当限制通俗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抵制“三俗”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3. 难度:中等 | |
|
他是爱写诗的文艺青年,他是知名度最高的普通士兵,“雷锋”这个温暖的名字,半个世纪以后仍然保持着魅力。对陌生人的关怀、友善的捐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奉献……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雷锋精神(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2012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图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
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 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
|
| 6. 难度:简单 | |
|
“每个人不管最后走到天涯海角,童年留在你血液中的东西,会对你的一生都发挥作用。”这一观点说明文化对人具有 的影响。 A.主动自觉 B.潜移默化 C.深远持久 D.受益终生
|
|
| 7. 难度:中等 | |
|
国学大师汤一介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复归本源或根本)开新”中重振辉煌。下列对“反本开新”解读正确的是( ) ① 只有先“反本”才能后“开新” ②“反本”与“开新”都需要批判精神 ③“反本”是否定过去,“开新”是创造未来 ④“反本”是“开新”基础,“开新”是“反本”要求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
|
| 8. 难度:中等 | |
|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 A.没有文化的人不可能确立远大的理想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C.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人越完美 D.文化具有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的功能
|
|
| 9. 难度:简单 | |
|
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缕缕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主要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 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2011年,一批由耶鲁、牛津、哈佛等名校名师讲授的视频课引起网民的热捧;我国也有43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网站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中外学者同网竞技,让社会公众享受学术盛宴。这主要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大众传媒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
|
| 11. 难度:中等 | |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 ) 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2012年,我国各大卫视纷纷开办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建设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身边的感动》、北京卫视的《好人故事》、上海东方卫视的《大爱东方》,湖南卫视的《平民英雄》、山东卫视的《天下父母》等。各大卫视之所以创办道德建设栏目,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④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海洋文化,平阳市规划在象山建设海洋文化教育基地、渔文化主题公园、海洋文化走廊等一批文化设施。这表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
|
| 14. 难度:中等 | |
|
“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据此回答题。这首诗体现了( ) ①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
| 15. 难度:中等 | |
|
一位新闻工作者游长安街时赋词:“长安古道,百里接云霄。李白还魂早,定重赋,清平调。焉醉饱?全聚德、麦当劳。地铁天桥,斜倚谁家女?牛仔旗袍。”这主要反映了 A.文化生活选择的多样化 B.文化市场的色彩斑斓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对接
|
|
| 16. 难度:中等 | |
|
对于中国人来说,随礼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庆长假期间可谓是喜事连连,这随礼的数额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少市民感慨礼金随不起,戏称喜事请柬为“红色罚款单”。关于“随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 B.随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 C.随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 D.随礼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
|
|
| 17. 难度:中等 | |
|
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黑格尔说:“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下主宰中国人视野的时代精神是( ) A.中华民族精神 B.社会主义文化 C.改革创新 D.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
|
| 18. 难度:中等 | |
|
盗版音像和盗版图书的存在( )
A.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B.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不利于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 C.迎合了一些人对低级趣味的要求 D.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
|
| 19. 难度:中等 | |
|
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
| 20. 难度:中等 | |
|
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有56根民族团结柱。在民族团结柱的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哪个民族。这表明(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识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志
|
|
| 21. 难度:中等 | |
|
2010年7月30日6时许,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巨匠钱伟长教授在上海逝世。“我到校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我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国家的危亡,民族的灾难,深深教育了我,我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用科学来救国。于是,我毅然决定改学理科。”从钱伟长选科可以看出( ) ①只有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 22. 难度:中等 | |
|
电视连续剧《潜伏》以主人公的信仰为主线,将爱情、信仰、情节、明星等影视审美元素成功地糅合在一起,被观众称为“无法按快进键”的电视剧。这启示我们发展大众文化( ) A.必须设法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 B.要尊重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特点 C.必须以商业化、娱乐化为准则 D.就是发展流行的、时尚的、通俗的文化
|
|
| 23. 难度:中等 | |
|
到现在为止,有些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西医工作者对中医仍然持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对这种偏见,从认识的角度讲,这是________的表现。( ) ①崇洋媚外 ②民族虚无主义 ③守旧主义 ④不爱国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
| 24. 难度:中等 | |
|
下图是四川一所中学的教师表白地震先逃命的漫画。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④教师要以身示范,教育要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 25. 难度:中等 | |
|
余秋雨说:“好书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青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这表明( )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
|
| 26. 难度:中等 | |
|
“北京精神”是对首都人民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 ①能为北京的社会进步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②有利于凝聚和动员群众力量、展示城市形象 ③是北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 ④可以为北京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 27. 难度:简单 | |
|
对“九零后”而言,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
|
| 28. 难度:中等 | |||||||||||||||||||
|
某机构对200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了问卷凋查,其中崇拜对象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人们的自主选择 B.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D.提倡多元化,反对以某种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
|||||||||||||||||||
| 29. 难度:中等 | |
|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
| 30. 难度:中等 | |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以生动的文学艺术形式 ①表达了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的美好追求 ②抒发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乐观情怀 ③体现了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价值引领 ④迸发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感召力量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
| 31. 难度:困难 | |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在文化建设中应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10分)
|
|
| 32. 难度:困难 | |
|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典礼分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板块,每个版块分别采用播放短片、现场访谈、情景再现、歌舞表演和朗诵等形式,描绘了震撼人心的道德“群英谱”,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举办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原因。(12分)
|
|
| 33. 难度:困难 | |
|
2012年9月23日,《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他,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远在西北大漠,有一个以马兰命名的核试验基地,有许多人终其一生为打造我国的和平之盾而努力。林俊德,便是马兰人中的一员,他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他把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当做毕生努力的目标。在他生命的最后3天,忍着巨大的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发起最后的冲锋,直至去世前5小时仍坚守在办公桌前,整理国防科研重大项目的资料,把生命的全部献给祖国。这就是“热爱祖国,忠诚使命,勇攀高峰”的“马兰精神”,它激励着无数人用汗水与牺牲,铺就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 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你对“马兰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基石的理解。(9分)
|
|
| 34. 难度:困难 | |
|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2011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倾听百姓心声、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开展“走、转、改”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9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