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揠苗助长”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
|||||
| 2. 难度:中等 | |||||
|
真正的哲学( ) ①没有任何错误观点 ②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一致 ③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
|
|||||
| 3. 难度:中等 | |||||
|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一论断说明
|
|||||
| 4. 难度:中等 | |||||
|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
| 5. 难度:中等 | |||||
|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
|
|||||
| 6. 难度:中等 | |||||
|
学习哲学,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也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主要是应看到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①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②绝对精神创造世界 ③气者,理之所依也 ④忧惧出鬼神 ⑤我思故我在
|
|||||
| 9. 难度:简单 | |||||
|
下列和唯心主义观点根本对立的说法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⑤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⑥气者,理之所依也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 11. 难度:中等 | |||||
|
恩格斯说:“任何哲学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句话表明
|
|||||
| 12. 难度:中等 | |||||
|
哲学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是( ) ①哲学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哲学是经济和政治的基础 ③哲学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④哲学是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
|||||
| 13. 难度:中等 | |||||
|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而诞生的理论成果有 ①科学社会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
|||||
| 14. 难度:中等 | |||||
|
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想的实现需要无产阶级的斗争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
| 15. 难度:中等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④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
| 16. 难度:中等 | |||||
|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 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
|||||
| 17. 难度:中等 | |||||
|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种观点表明
|
|||||
| 18. 难度:中等 | |||||
|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各级人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在此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体现了( )
|
|||||
| 19. 难度:简单 | |||||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
| 20. 难度:中等 | |||||
|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
|
|||||
| 21. 难度:中等 | |||||
|
《庖丁解牛》是庄子中的名篇,从哲学角度来看,庖丁之所以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
|
|||||
| 22. 难度:简单 | |||||
|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分别是( )
|
|||||
| 23. 难度:中等 | |||||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是毛泽东所写的《十六字令》。从中可以看出( )
|
|||||
| 24. 难度:中等 | |||||
|
老师让学生评论《红楼梦》中的人物,有的同学评论贾宝玉,有的评论薛宝钗,有的评论刘姥姥,还有的评论妙玉。这表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
|
|||||
| 25. 难度:简单 | |||||
|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十一五规划 ②生产关系 ③奥运开幕式方案 ④地理环境 ⑤万有引力规律 ⑥学习计划
|
|||||
| 26. 难度:中等 | |||||
|
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
|
|||||
| 27. 难度:中等 | |||||
|
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于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
| 28. 难度:中等 | |||||
|
人类究竟能否在太空看到长城。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2003年10月,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后表示没有看到长城。这体现了( ) ①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多数人的意见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 ④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的正误
|
|||||
| 29. 难度:中等 | |||||
|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这段话说明( )
|
|||||
| 30. 难度:中等 | |||||
|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 ①主观能动性 ②直接现实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
|
|||||
| 31. 难度:困难 | |
|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点?(9分) (2)材料三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6分)
|
|
| 32. 难度:困难 | |||||||||||||
|
填出下列哲学观点所属的哲学派别(5分)
|
|||||||||||||
| 33. 难度:困难 | |
|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两百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近日我们则择机发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分别与未来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有人说,人们能让“嫦娥一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价。(13分)
|
|
| 34. 难度:中等 | |
|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今天的太空漫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8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