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北京日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承认社会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这句话体现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的联系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C.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甲认为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乙认为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党的基本路线出发,以下各答案中正确的是:                   (   )

A.都正确

B.都错误

C.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是正确的

D.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这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指:(   )

①人们的主观认识应当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②人们的观念必须与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符合                      

③人们的决策必须和当时实际相符合 ④人们的主观意识必须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郁郁葱葱。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 “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了:(   )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发生体现的哲理是(    )

A、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决定的         B、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D事物是瞬息万变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面对地面沉降,江苏省苏锡常地区采取限期禁采地下水的措施,使地面沉降得到缓解。这说明    (    )

A.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C.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D.人们能够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表现在(  )

①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实事求是    ②思想越解放,越能做到实事求是

③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规律与规则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二者之间没多大区别,只是一字之差

B.二者之间有区别,只是一字之差

C.二者性质不同,但表现形式相同

D.规则的制订只有依据规律才是合理的正确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科学实验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的回答是

A.可知性

B.客观实在性

C.永恒性

D.矛盾同一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的

A.客观性

B.物质性

C.规律性

D.可知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儿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之所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原因在于

①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         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

③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④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  )

①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科学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肯定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建筑楼房,总是先设计出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这说明  (  )

A.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

B.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                      联系。

A.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

C.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

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A.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通过人体感官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那青山绿水、姹紫嫣红,那浩渺烟波、重峦叠嶂……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解释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  )

①目的性   ②计划性   ③主动性  ④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        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 、看书   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研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⑩小行星撞击地球

A.①②③⑥

B.④⑤⑥③

C.①②⑤⑧⑨.

D.①②③④⑤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

年份

货币政策取向

调整原因

调整结果

2007年12月起

从紧

信贷投放过多,经济趋热。

经济平稳发展

2008年11月起

适度宽松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增长趋缓。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2010年12月起

稳健

走出金融危机冲击的阴影,

物价上涨。

物价趋于平缓,

经济稳中求进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该材料是如何体现货币政策变化的?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请你说明“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科学家们从北极熊的厄运联想到人类的命运,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情绪、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 . ”写出相应的哲学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雨天气常常产生强烈的放电现象,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此,人们总结出应急要点: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