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四川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得到大发展 

③秦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宋朝时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⑤隋唐时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⑥元朝时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衰落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繁荣和发展文学艺术。”这是因为(  )

A.中国的文化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B.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D.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湖北日报》曾载文指出,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前进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B.只有回归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D.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如台湾高山族的杵舞、侗族的大歌、壮族的山歌等,各具特色。这表明,中华各民族文化(  )

A.具有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B.是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决定因素

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D.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之瑰宝,都是中华民族之骄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迫使韩国政府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点,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从国际经验和实践来看,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都有着促进作用。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的今天,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转型。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在筹备世博会的过程中,我国公民努力培养自身的人文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礼仪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

A.一定的经济是一定文化的反映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要通过“阳光工程”“读书月”等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实施上述活动的原因是(  )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不仅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一定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产生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通过社会实践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目前,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披露,中国文化贸易存在着10:1的严重逆差,面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00:1以上。这说明(  )

①我国的国际贸易存在巨额逆差                   ②我国的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还不成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在亚洲的流行,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服饰、化妆品、手机、仪器和旅游产品的出口。这表明(  )

A.韩国文化适合亚洲各国人民的需要

B.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需要是由文化需要决定的

D.文化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掀起一股“汉语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000万非母语汉语学习者,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美国就有800所,韩日两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这表明(  )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不管影响人格形成的要素有多少,文化要素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塑造现代人格,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丰富、充实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培养人的独立意识,改进人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促进人格向现代化发展。这表明(  )

①先进文化在塑造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先进文化促进人格的现代化

③先进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先进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性格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人心底涌出的中华之歌,是一首熔铸了磨难与奋进,升华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歌。经历了70年的风雨沧桑,这首歌一直在中国人心中回旋。它融入了人们的血脉,化为中华民族的魂魄。只要奏响这首歌,我们就热血沸腾。这说明(  )

A.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不同

B.国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在国歌的激励下,我们就能得到全面发展

D.优秀的文化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  )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展示       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的东非沿海一带,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公元前后,该地就曾出现一批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8~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10世纪,非洲内陆班图人的迁徙浪潮波及东非。在这两大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陆。考古学证明了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②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④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指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

A.②③

B.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这说明(  )

A.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

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

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至唐宋时期开始形成踏青、扫墓等风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的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说明(  )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依据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

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放风筝 赛龙舟 踩高跷 踏青

B.荡秋千 游泳 赛跑 踏青

C.荡秋千 游泳 踩高跷 登高

D.放风筝 赛龙舟 赛跑 登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动力与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③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作的成果服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地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10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设计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向世界各国来宾展现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让他们切身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10分)

(1)各国在举办奥运会时,为什么设计具有本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5分)

(2)有人说,现代中华文化就是旧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材料一:“神舟六号”上天后,杨利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不管是谁上天——不管是第一次的我还是这次的俊龙、海胜,都是我们大家一起上天……”确实,本次载人航天工程有7个大系统、近百个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其中光运载火箭就有20多万个零部件,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单位有110多个,配合参与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到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庞大的工程根本无法运转。

材料二:在“神舟六号”上天的同时,电视向全世界进行了现场直播,人们把“神舟六号”里里外外看了够,而我们并不担心“泄密”,因为我国的航天实验是本着太空资源和平利用和世界共享的宗旨。

材料三:“神舟六号”的成功可以说是数十万人历经12年的呕心沥血才换来的成功。航天员更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需要敢于牺牲、敢于拼搏的精神才能胜任。

材料四:“神舟六号”成功后,我们还会继续航天实验的伟大事业。据报道,我国将在2007年进行航天员太空行走的重大实验,并将把女航天员送入太空。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实验成功的伟大历史壮举是怎样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