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甘肃省高二5月月考文科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生活处处有哲学

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语言的含糊性④研究哲学问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    )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变革的思想结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

A.万事万物的总和

B.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一个小偷,被别人抓住后为自己辩解说:“偷盗的我是刚才的我,现在的我已不是刚才的我。”他的观点(   )

A.属于辩证法,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

B.属于唯物论,看到了运动的客观性

C.属于诡辩论,否定了静止的相对性

D.属于唯心论,夸大了意识的独立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主要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

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物质决定意识

2.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网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述已见。这说明(   )

A.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4)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1)(2)(3)

B.(2)(3)(4)

C.(1)(2)(4)

D.(2)(4)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恩格斯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2)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3)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4)做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

B.(1)(2)

C.(1)(2)(3)

D.(1)(2)(3)(4)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   )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从量变开始的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分析问题既要看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矛盾的特殊性

B.做工作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

(1)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成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4)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想,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1)(2)(3)(4)

B.(1)(2)(3)

C.(1)(2)

D.(1)(3)(4)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

1.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2.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08年以来,《社会救助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政府工作报告》等相继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一大亮点。政府的这一做法(   )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③说明政府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说明政府是我国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社会意识都是先于社会存在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新闻标题中属于价值判断是(   )

A.美国加速印钞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

B.温家宝总理在辽宁调研考察

C.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汽车、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D.中纪委监察部处理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主要负责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塑料袋的发明在一百多年前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但现在却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

A.社会历史性特征

B.实践性特征

C.阶级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09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张绪老人二十多年如一日把学习党的理论、践行党的理论当做一个共产党员的终生使命,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他的事迹说明(   )

①每个人经过奋斗都可以为社会作贡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某中学商二(1)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性学习。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1.材料中“废水不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4分)

2.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请你就制订“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6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12分)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8分)

 

详细信息
31. 难度:压轴

据《半月谈内部版》报道,二位北京客商想在山东沾化县投资3000万元建设大型的纺织项目,因该项目建设要毁占大面积枣园而遭县政府拒绝。该县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招商引资实现GDP的快速增长,但我们决不要破坏生态环境的GDP,更不要砸老百姓饭碗的GDP。全县50万亩冬枣园不但是我们生态立县的根本,更是全县农民的“摇钱树”。目前,沾化不仅利用枣园富了百姓,还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产业结构实现了延伸和优化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该县“决不要破坏生态环境的GDP,更不要砸老百姓饭碗的GDP”这一做法的合理性。(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