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单元提升
一、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诗意速通  我沿着小溪行走,衣服不知不觉被雾气沾湿,到了正午雾气才渐渐消散。在冬天温暖的环境中,蚊蚋聚集在一起;人离得还很远,凫鸭就开始骚动。我一路行来,山中浓荫密布,道路崎岖、险峻。远处驿站边衰败的柳树旁,已经可以看到县城中的袅袅炊烟。这样美丽壮观的景象,我看了一整天。远远看去,山色苍茫寂寥,江水在夕阳中显得溢满了金辉。我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的命运,如同王粲一般。我身世飘零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嗟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人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乘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诗意速通

先师孔子曾留下遗训:君子应当忧道不忧贫。我仰慕高论却又觉得高远而难以企及,于是转而想要立志在田间长期耕耘。农忙时节拿着农具快乐地干着各种农活,微笑着劝勉农人热爱劳动。远方的微风吹过平旷的田野,禾苗长势良好,焕发出勃勃生机。虽然还没有估量一年的收成,但眼前劳作本身已给人带来许多欢欣。耕种之余可稍作歇息,也没有行人来问路。日落之时呼朋引伴一起归家,取酒慰劳左右邻居。掩闭柴门长吟诗句,我姑且先在此躬耕做一个农民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