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广安市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光明日报》2018年5月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B.“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C.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

D.“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

B.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C.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

D.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

B.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教”。

C.“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的层面。

D.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7月26日上映首日,成为中国影史首部单日过2亿的动画电影,上映三天加点映场收入,已经突破7亿元,不仅接连打破动画片首日、单日、首周记录,也让《疯狂动物城》保持的动画最高单周票房纪录(5.8亿)成为历史。

导演饺子(本名杨宇),弃医从事动画行业17年后,终于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这部电影最终写了66稿,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由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全片特效镜头占了近800n,由全国20多家特效团队制作完成。

剧本磨得很辛苦,饺子觉得画分镜头之后,就不会这么磨了,“没想到分镜头也画得非常累,每个细节、每个镜头挑,分镜头一共有五六个版本,开始有5000个镜头,后来改了将近2000个镜头。删掉这么多镜头,分镜师也被我们磨得疯了。分镜头磨完了,开始配音、做动画……一路走来,每次都是挑战自己的极限,最后能够完成,我觉得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当被问及整部电影哪部最难,饺子坦承记不住哪个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就是一个炼狱,困难到麻木。而付出总有回报,《哪吒》赢得了票房和赞美,更赢得了影迷对“国漫”的信心。

(选自2019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截止到7月29日,《哪吒》的票房已经超过了8亿,超过《大圣归来》的9. 56亿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纵观中国火起来的动画电影,基本上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比如《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其实就算是动画产业高度发达的欧美的动画界,真正脱离了传统文化的作品其实也不多。以动画业巨头迪士尼为例,90年代那部轰动一时的动画片《狮子王》,其故事内核就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哈姆雷特》,这可是妥妥的传统文化。本国的动画作品取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人物等等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你对这些东西最熟悉,改编熟悉故事的难度总比原创一个新的简单。

虽然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是如何用好宝库里的资源,将故事变得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与审美才是真正考验电影创作者水平的。对于“西游记”这个大家熟悉的取经故事,《大圣归来》的编剧选择将其自我救赎的内核提取出来重新改编。,《哪吒》则是把命运这个主题深化,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这些作品的改编都很大胆,也很成功,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在于对故事内核的理解与把握。而近年来国产动画的一些改编并不成功,原因就在于改编幅度过大丢失了其精神内核。

当下许多影视公司都乐于学习迪士尼和好莱坞,那么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改编上,为什么不能也去学一学呢?

(选自2019年7月30日《新京报》)

材料三:

《哪吒》的热度基本是靠点映“救”回来的。其实点映早已稀疏平常,尤其对暑期档国产电影而言,点映早已成为宣发的必经之路。但点映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运用得当,会对口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但如果过度自信,盲目使用,则会过早暴露自身软肋,从而引发口碑两极分化,影响后续大盘走向。

本是最有希望凭借提档在逆市中“破风”的《银河补习班》就在点映上栽了个大跟头。其最初点映效果极佳,在200场点映阶段取得了单日票房破70万和高达80%上座率的表现。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点映排片场次逐渐增多高达2万余场,在影片正式上映前8小时票房已经破亿,这串看似可喜的数字背后是口碑两极分化,断送了其本来极有可能持续走高的盘路。与之相较,《哪吒》采用的在7月13日到7月21日期间间歇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点映的决策,将双刃剑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7月13日到7月14日在全国范围内小规模点映,尽管票房和上座率都被《银河补习班》碾压,但口碑和舆论都已经开始发酵。第二波点映是在17号到19号这三天工作日,口碑开始初步转化为票房。最后一波点映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大规模投放,前面小规模点映的铺垫使得票房环比暴涨81. 5%,饥饿营销般的戛然而止也吊住了观众的胃口,离上映还有五天,《哪吒》实打实的做到了未映先火以及破圈式拉动后续大盘增长。

(选自2019年8月5日《钛媒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吒》不仅接连打破动画片首日、单日、首周记录,一也打破了动画影片最高单周票房纪录。

B.《哪吒》历经两年剧本打磨、三年制作,不仅赢得了票房,更赢得了影迷对“国漫”的信心。

C.《哪吒》给我们带来一个堪称颠覆性的哪吒形象,从而使命运这个主题深化,改编得很成功。

D.《哪吒》在点映策略的运用方面非常得当,对该片的日碑和前期排片起到决定性的助推作用。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有人问饺子整部电影哪里最难时,他坦承记不住哪里是最难的,因为整个制作过程都非常困难。

B.各国的动画作品大多取材于本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人物等,原因是改编熟悉故事比原创要简单。

C.如果能理解、把握好传统文化故事的内核,即使改编幅度大一些,一也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D.《银河补习班》之所以票房和上座率始终不如《哪吒》,是因为该片过度自信,盲日使用点映策略。

3.请结合材料分析,《哪吒》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片创作有怎样的启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 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2.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C.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D.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缧绁,“缧”是捆人的绳子,“绁”是捆着或系着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C.太史,古代把家臣或小官的职位加一个“太”字表示国家的大臣,西汉太史令掌天文、历法、撰史。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左丘明撰《左传》时首创,一般用以记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 “节俭力行”“危言危行”,在齐国受到尊重,他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显于诸侯。

B.越石父是个贤才,晏子在沼泽中解救出他,然而越石父不但不感谢,反而要求绝交,晏子感到很惊讶。

C.文章选取晏子以囚犯为知己和以车夫为贤能两件事,写其知人和谦逊,表现齐国名相晏婴的风范和品质。

D.结尾为论赞,作者赞美了晏子成礼而去、犯颜直谏的品行,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情,寄寓了无限的感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作(其二)

陆游

伛偻溪头白头翁,暮年心事一枝筇①。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筇(qióng),竹杖。②东山七月,指《诗经·豳风》中的《东山》《七月》两篇,《东山》写周公东征后战士归途思乡的情绪及凯旋的喜悦,《七月》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一位白发诗人手拄竹杖伛偻临溪,看似寻常的场景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意蕴。

B.颔联描绘了山衔落日、鸦起蔽空的景色,渲染了黯淡萧索的氛围。

C.“白头翁”体现出诗人垂暮之年的沉重之情,而“书生”则暗指壮年的豪迈。

D.人生暮年,诗人仍然不愿沉浮酒盏,浑浑噩噩,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

2.本诗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来传达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借到江心游泳、阻止飞舟表达革命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为政》指出成为老师应当重视旧知与新识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是宏大叙事,而故事中更有无数人命运轨迹的改写。脚踩这片热土的每一个人,从不是被动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是________,为这________的章节贡献着自己的笔墨。若不是从报纸上的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中嗅出了“春天”的气息,怎会有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和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作为煤炭工人子弟的刘慈欣就不会离经叛道地创作科幻文学,也许就没有今天世界对中国人想象力的________……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时势。我们纪念改革开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纪念,更能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40年________,让无数人实现了大写人生,让我们国家“赶上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继续做时间的驾驭者,用奋斗定义自己的明天,助力我们国家“引领时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就不会有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B.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就不会离职创业,遑论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C.中国科技企业之所以能搅动全球市场的原因,是因为当年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

D.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是中国科技企业能搅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也是在纪念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奋斗的成功者

B.正因为它为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提供了最好的时代土壤

C.其实也是在纪念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人生

D.正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    惊鸿一瞥    栉风沐雨

B.励精图治    惊心动魄    刮目相看    筚路蓝缕

C.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    刮目相看    栉风沐雨

D.励精图治    惊心动魄    惊鸿一瞥    筚路蓝缕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段,围绕“报国情怀”,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

中国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核潜艇的研究和入列,于是莽莽海疆有了制敌于千里之外的“钢铁蛟龙”,这背后深藏着科研人员的奋斗和牺牲。他们用“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诠释了“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的报国情怀。这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子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一定要爱岗敬业,为什么要爱岗敬业呢?如果你不爱岗,你就不会太敬业;如果你不敬业,你就不会太专业;如果你不专业,你就没有一技之长;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你就不能生存下去。因为一技不能养家,之长方可致富。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爱岗敬业,你就能够成为这一行业的“状元”。

①不一定不能生存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请以“时光的温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适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事件的波澜或展现人物特征。③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