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代海权可界定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或运用海洋所享有的实力、影响力或控制力,它不仅包括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经济实力和海洋科技水平。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海军的强大有利于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反过来,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加强海军的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海军实力的加强。但是中国的海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海权,这主要是由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差异决定的。

与西方文明相比,儒家文明缺乏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使得中国崛起的范式和要素不同于西方大国。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中国经济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内在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而不是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和寄生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只要国际法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实力,以强化海权。不过中国海权的内涵与西方扩张性的传统海权有所不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从而有效维护国家权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南海各国就是趁中国海军实力虚弱,事实上侵占了中国的南沙诸岛。

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传统也使中国的海权缺乏攻击性和扩张性,中国海军强国的目的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从海洋利用与世界和平中获取物质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而不是无限战争,而且陆上防卫压力也使海军建设不能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无限推进。战术意义上的海洋维权可由政府执法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国际舆论和外交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执法争端可归因于对国际法实施和解释上的分歧,而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会因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诱发“中国威胁论”。

通过经济发展和海洋战略实现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而不是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海洋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海洋霸权国则有可能威胁他国的海洋权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都使中国应坚持和发展海权的和平性内涵,并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其海洋权益。

(摘编自江河《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保证经济实力的提升。

B.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因此不会被视为威胁。

C.中国海权的内涵不仅受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影响,也受制于陆上防卫压力。

D.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和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述中国海权维护问题的基础。

B.中国南沙诸岛被长期侵占的事实说明目前国际法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

C.本文先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海权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中国海洋维权的目标。

D.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的有力证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依然存在,中国和平维护海洋权益的阻力就存在。

B.如果国际法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海权得以强化,中国就不一定要壮大海军实力。

C.如果要驱离他国擅入中国海域捕鱼的渔船,应首选海警而非海军来执行任务。

D.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这是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

图2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

(摘编自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那种“眼前直下三干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娈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但问题是: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祟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2014年5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但图书阅读率却增长缓慢。

C. 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 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最终导致实体书店走向困境。

B. 书店不仅购买商品的价值,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知识、品位的社会价值和故事、人生、回忆的情感价值。

C. 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是要寻求政策扶持。

D. 实体书店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

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让那个人念着她,记住她”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3.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纄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临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问,供太牢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轲也。”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B.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C.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D.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三公之一,是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以后除秦朝外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B.顿首:古代跪叩礼仪,跪地,头短暂触地即起。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太牢:古代诸侯、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圈,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皇帝:文中秦皇帝指统一天下后的的秦王嬴政。他创造了“皇帝”一词,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丹怀有公心和私仇。他说燕秦不两立的原因,一是担忧燕国被秦吞并,二是怨恨做人质时欺侮他的秦王。

B.燕丹有抗秦的勇气,敢收留秦之叛将樊将军;但没有抗秦的正确谋略,嫌太傅“西约南连北讲”的策略太旷日持久,因而派遣荆轲去刺秦。

C.燕丹为人仁慈,没有听从太傅的建议将樊将军灭口,能为田光之死痛哭流涕;礼贤下士,能为田光、荆轲行跪拜礼;对秦国的贪欲和燕国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

D.燕丹与荆轲一样,都有以微弱的自身与强大的对方抗争的宁死不屈的精神。选文是课文《荆轲刺秦王》的前传和后记。课文中荆轲死前“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的说辞照应了选文“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一句。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风(诗经·邶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注释:终风:长风。敖:通傲莫往莫来:不往不来。曀:日色昏暗。愿言:期望。言,衬词,无义。虺虺:雷鸣声。怀:永远怀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在终日的大风天气里,她想起了曾经和他在一起的时光(他是那么的亲近或者轻薄),不由得心生感伤。

B.第二章自问自答。他爱不爱我?肯不肯来看我?他终究没有来。对方的不往不来使她开始思念起他来。

C.第三章中“愿言则嚏”意思是:(“我”)期望(如果你在想“我”),那么(就让“我”)打个喷嚏。这刻画人物心理的手法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尾联一样。

D.这首弃妇诗以第一人称角度、女子口吻写女子的爱情遭遇与心情,跟《氓》表达的主题一致。

2.此诗使用了较多的表达技巧,请选取两个加以简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他蔑视权贵的一句是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中,________________表明鲁迅对反动派屠戮和中伤青年学生愤怒至极、艰于视听。

(3)女子通过鸠醉桑葚得出的婚恋劝诫是________________。(《氓》)

(4)《诗经·蒹葭》中,男子要顺流而下去找寻伊人,因为她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美国社会的自杀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紧要问题,人们不能再对它________。军人团体连连攀升的自杀率,更是让寻找自杀干预措施的任务________。研究自杀的新一代科学家正试图把自杀从藏身的角落里揪出来,让它得到应有的关注以挽救更多的生命。这也意味着人们要和自杀正面对抗,要像对待疾病一样从发病到康复________地对它进行研究。而传统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案在这方面显然________。为此,(    )。当然,有的诊疗方法技术含量看起来比较低,如布莱恩的清单疗法,直接告诉寻求帮助的人能够做什么;直截了当地针对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而不是纠结于背后的原因。但也不乏高科技,比如有人采用计算机学习的算法对患者的病历和思维模式进行分析。相信终有一天自杀率上升的势头会得到扭转。当然挑战也很艰巨,人们需要把想法转化成现实,优化改良之后再让临床医生认可和接受。2016年,约书亚在担任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负责人之后,自杀问题马上列为他最优先处理的三项事务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以为然  迫不及待  全始全终  力不从心

B.不以为然  迫在眉睫  自始至终  力不能支

C.熟视无睹  迫在眉睫  自始至终  力不能支

D.熟视无睹  迫不及待  全始全终  力不从心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需要研究人员展现出更大的勇气、恒心和智慧。

B.有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思路,有的研究人员应用了新的技术。

C.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思路并应用了新的技术。

D.新的诊疗手段必须高效有力。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约书亚担任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负责人之后,自杀问题马上被列为他最优先处理的三项事务之一。

B.在自约书亚担任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负责人之后,自杀问题被列为他马上最优先处理的三项事务之一。

C.约书亚担任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负责人之后,把自杀问题马上列为他最优先处理的三项事务之一。

D.约书亚担任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负责人之后,马上把自杀问题列为他最优先处理的三项事务之一。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9日在图书馆401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方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期望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方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9年4月17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仿照示例,利用所给词句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愁云惨淡万里凝”,“芭蕉不展丁香结”,“野哭千家闻战伐”。

材料:

明天  今天

万国衣冠拜冕旒  清风吹空月舒波   弄潮儿向涛头立

日月照耀金银台  山红涧碧纷烂漫   上林繁花照眼新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