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般而言,消费升级是人们消费生活的范围扩展和品质提升,以及消费方式的革新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在从经济起飞阶段向大众消费阶段,国家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居民消费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阶层的消费倾向总体上呈现出从生存性消费到发展性费的特征,一波又一波的消费升级使我们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的时代,可以说这些用消费品由点到面、由示范到模仿的普及过程,不只是反映了个人或家庭消费结构升级这一简单的事实,而且也是一场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的变革,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

②当然,消费升级并不是到现代社会中才出现的消费现象,人类社会每一次生产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升级。例如,宋末元初黄道婆对手工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以前“富可穿丝穷穿麻”的穿衣传统,缩小了服饰原料之间的等级差别,普通百姓的日常着装得到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消费升级。不过这种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是一个线慢的过程,它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诉求,与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速的消费升级不可同日而语。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是老百姓对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诉求,没有日常生活的消费升级,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生活水平。

③因此,消费升级可以说是一场日常生活现代化的运动,它已超越个体日常生活层面成为一个国家层面的发展话语:一方面,只有通过不断的消费升级才能让广大居民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生活标准: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升线来扩大内需是实现国家产业结构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策略,受无疑问,在一系列政策性动力机制的促发之下,中国社会将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这将一步步把我们带入丰盛的消费社会之中,而消费社会的到来也必将加快我们消费升级的步伐,满足我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想象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社会阶层的界限,实现日常消费的民主化。

④但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需要我们警惕的是,在消费增长过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会不断出现消费生活的阶层分化,从个体层面来看,一部分人将会在消费升级的大道上越走越远,而另一部分人则很可能跟不上消费升线的步夜,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实现消费升级。从国家层面来看,通过消费升级来扩大内需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样的后果,不仅不利于释放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不利于增进全体居民的消费福利。因此在看似增长的消费升级中,消费不平等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了。或者,用波德里亚的话来说,就是“某种过去一直是一成不变的不平等,今天在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增长又重新出现了”。

(摘编自林晓《增长中的不平等: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众消费阶段,耐用消费品将逐渐得到普及,一普及过程不再是个人或家庭层面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是社会变迁的复杂过程。

B. 消费升级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消费现象,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出现的每一次生产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升级。

C. 不管是自然经济还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消费升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消费结构,体现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

D. 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借助多渠道政策促发来加快日常生活消费升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当代中国正向大众消费社会为前提,从个体、国家两个角度深入论证消费升级带来的社会变化。

B. 文章述了现代消费升级的特点,意义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C. 文章综合运用例证、引证等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将较为抽象的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有利于读者的接受。

D. 文章第二段用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的例子,意在证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诉求,原因在于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

B. 当前丰盛的消费社会,加快了消费升级的步伐,打破了社会阶层界限,实现了日常消费民主化,具有积极意义。

C. 社会结构的分化将会不断带来消费生活的阶分化,这也将影响到市场潜力的释放和全体居民消费福利的增进。

D. 消费升级固然能够提高人民的现代化生活水平,但是同样也决定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加剧了消费不平等的态势。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的水

三石

平小明是个清官。有多清呢?跟清水河的水一样清。

清水河,不过是条宽十几米的小河,却是清水人心中的母亲河,它养了世世代代的清水人,平小明是清水乡的长。

这话传到了李部长的耳朵里,当然不是一般的传话,而是县里在向李部长推荐平小明担任副县长时引用的老百姓的话。

虽不能说魂幸梦萦,但在李部长的记忆深处,清水河便如一条飘带,婉缠绕于起伏的袭山峻岭之中。那水是清激而透明的,是沁人心脾的,水中的游鱼更是鲜嫩可口的,时常几只白鹭水鸭或掠过水面,或水中小慈,此景致,却不是一幅山水画就能描绘出来的。

李部长喜好绘画,二十多年前,李部长便经常于清晨或黄昏,在清水河畔,一只帆布小凳,一块简易画架,沉浸于绿水青山之中。那年,李部长还是小李子,从省直单位下派到清水扶贫,在清水河畔待了整整一年。

突然他使有了前往清水的冲动。

于是,这个周末,李部长带上画板画笔,带上面包干粮,直奔清水而去。

如今的路已不是当年的沙石马路,李部长开着车,上了高速可下了高建就不知道往哪儿井了。停车问路,路人指一条新修的柏油路说:沿着公路一直开,半个小时就到了。

其实没要半个小时就到了,这便是清水河畔的清水乡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如今的清水乡多了些杂乱的现代气息,少了些江南小镇的诗情画意,让李部长多少有些失望。

而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请水河里的水依旧是那般清激,河边的山依是那般草绿,依旧有花有草,只是空气中飘来一股怪味儿,与这青山绿水显得格格不入。

李部长并没有在意,只是心情激动地摆好帆布小凳打开画架,执起画笔,如二十多年前一样,沉浸于清水河的美景中。

河边很静,偶尔几个路人会驻足看一小会儿。当不远处几幢农房冒出几楼青烟时,李部长肚子也咕咕叫了起来。

放下笔,李部长从车上拿了两块面包,哨了几口,突然发现走得匆忙,竟然忘记了带水本想到附近农户家中讨碗水喝,转念一想,这脚下的清水河,就是天然的纯净水嘛。

李部长便笑了,起身走到河边,挽起衣袖,双手浸入水中,许久才捧起一水,正想饮入口中,突然岸边有人喝止。

李部长抬起头,见一位老农匆匆跑过来,操着本地土腔喊:这水不能喝!

李部长疑地问老农,这么清的水,怎么就不能喝了?

老农说,这水看着清,却不干净。

老农告诉李部长,不久前,乡里在清水河上游建了一家工厂,清水河里的水被污染了鱼死了不少。老农还让李部长闻闻这水是不是有味儿。

李部长仔细闻了闻,还真有股怪味儿,且在空气中弥漫,抬眼望去,见河边杂草中两条翻着白肚的死鱼。

李部长皱了皱眉头,老人家,这化工厂怎么会建在清水河边?

老农说,谁知道呢,听人说化工厂的老板是乡长的小舅子。

李部长又问,你说的是哪个乡长?

老农哼了一声,哪个乡长?除了平小明还会有谁!

李部长目光扫过泛着轻波的清水河,眉头紧锁,拿起手机通了县里领导的电话,声音平静而严肃:我在清水,你马上赶过来。

不过半个小时,几位县领导便赶到了。

看着脸上阴云密布的李部长,县领导都不敢哇声,连问候寒都不敢。

李部长问,看见这清水河里的水了吗?

几个县领导抬眼看了一下清水河,其中一个回答,看见了,清见底,很干净。

李部长抬起一块小石子扔进清水河中,平静的水面泛起一片涟漪。

你们说,清的水,就一定干净吗?

李部长眼睛盯着县领导,眼神锐利。几个县领导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选自2018年第6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部分李部长对清水河的美好记忆,与后文“清水河看着清,却不干净”现实情况形成对比,突显了小说保护绿水青山的主旨。

B. 小说主要情节围绕李部长的行踪展开,并与其内在情感变化相契合,构思巧妙,随着情节层层推进,小说渐至高潮,极具可读性。

C. “双手浸入水中,许久才捧起一掬水”包含着李部长对清水河的喜爱;“拾起一块小石子扔进清水中”则表现了其心中的愤懑。

D. 从艺术效果角度看,结尾部分如果去掉最后一段,让整个故事在李部长的质问中戛然而止,可以给读者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

2.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如此开头的好处。

3.“清的水,就一定干净吗?”这句话在文中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色文化问题上,有两种不自信,一种是误以为文化自信只能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化上,实际上除了红色化,也就把中华优秀传锐文化红色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另一种是一谈起红色文化就有些不自信,以为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诞生的文化,现在我们成为执政党了,要告别了,这两种观点,都是谈的,按照这两种观点,文化自信根本建立不起来。

既然中华历史文化发展,经过中国近代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两大历史时期,始终没有中断,而且还获得了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生。既然中华优秀传文化经过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弘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得了代的新生;那么我们当今所说的文化自信,自然是贯通古今,而绝非专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就是说,要做到文化自信,既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历史形态的自信,也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当代形态的自信,更要有对自己的优秀文化的未来发展以及在世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意献的自信,唯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才能健康地持久地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摘编自李捷《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

材料二:

遵义师范学院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一隅,风凰山边、湘江河畔。百年的建校历史成就了学校丰厚的人文积淀,而其中影响学校至今的,便是红军长征过黔北时留下的深深的红色革命印迹,“红色文化是我们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该校党委书记王大忠坚定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份自信,这正是为他们拥有着无数高权所没有的人文资源红色文化所能给足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记者了解到,遵义师范学院一直本着“留得住、下去用得上”的育人准则,同时强调“坚持传承红色文化”。而这样的育人标准,似乎也正是继承了长征精神里舍小为大的精神,遵义本地保留至今的红色文化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甚至还对引领学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打好教育这一主题,正需要学生个体和学校组织的共同努力“红色”之于教育的影响可见一斑。

(摘编自徐道君《红色文化能给传线教带来什么?》)

材料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分别指向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创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无数革命先烈上下求索、肝胆相照,就是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这一长远的人生理想始终是“红色经典”传唱不衰的价值主调,革命志士之所以怀着执着的信念前赴后继地顽强奋斗,就是为了铲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结束人压人的历史,追求社会的正义公平,这一美好的社会愿景是“红色经典”全程展开的价值脉格,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革命英雄克制了一己之私情别续,身于民族独立解放的大业,以国为家,以苦为乐,躬行不辍,严以律己,目的就是消除差别,与民同乐,这一朴素的人格与操守中是“红色经典”浓墨重染的价值主体,因此,“红色经典”并非一般的历史叙事文本,而是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的价值元素也不单纯具有大学的审美意义,更具有了深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文化意义。

(摘编自惠原冰,胡俊生《“红色经典“传承比文化的心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新生。

B. 遵义师范学院建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一直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C. 对优秀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能否保持始终如一的自信,取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否拥有自信。

D. 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也是“红色经典”一贯的价值追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红色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不仅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不自信,同样影响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B. 遵义师范学院将教书育人与坚持传承红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彰显了红色文化独特的教育价值。

C. 作为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记忆,“红色经典”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意义超越了文学审美意义。

D.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红色文化的深远历史意义和当代实践价值,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3.从以上三则材料看,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和对待红色文化?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二年,秋,汉姜维复议出军,八月,维将数万人至罕,趋狄道。

征西将军陈泰州刺史王经进电道,须军到,东西合势乃进,军陈仓,经所统诸军于故关与汉人战不利,经辄渡水, 泰以经不坚据秋道,必有他变,率诸军以继之。经已与维战于西,大败,以万余人还保道城,余皆,死者万计,张翼谓维曰:“可以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为蛇画足。”维大怒,遂进国道辛未,长水尉邓艾行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拒维,造军西,诸将皆曰:“三经新败,贼众大盛,不如摆险自保,观待最,然后进,此计之得者也。”秦曰:“姜维提轻兵深入,正欲与我争锋原野,求一战之利,王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今乃与战,便得计。经既破走,维若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标阳积谷之实,放兵收降,招纳羌、东争关、院,传四郡,此我之所恶也。而乃以乘胜之兵,峻城之下,就气之年,力致命,攻守势殊,客主不同。今维孤军远价,根谷不继是我速破贼之时,所谓疾雷不及,自然之势也,水带其表,维等在其内,今乘高提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寇不可候围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是!”

遂进军度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至,皆愤踊, 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惧,九月,甲辰,维走,城中将士乃得出。王叹曰:“粮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秦慰劳将士,前后道还,更差军中,并城,还电上邦。

(《资治通鉴七十六卷·魏纪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奉/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惧

B. 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惧

C. 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惧

D. 维不意救兵/卒至缘山/急来攻之/泰与交战/维退/泰引兵扬言欲向其还路/维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剩史”,古代官名,本为地方监察官员,后用来称呼地方长官;史制度对维护皇权,加强地方监督有重要作用。

B. “诏”有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用以称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秦汉以后则特指帝王颁发的命令文告。

C. “逢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古人在边境建造烽火台,台上放置干柴等,遇有敌情则燃火用以报警。

D. “甲辰”,文中指“甲辰年”,这是古人常见的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六十年为一个甲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泰谋事深有远虑,面对姜维的进军,陈泰告诚王经一定要等自己到达,兵合一处,方能出击,但是王经并未听从其建议,以致遭受重挫。

B. 陈泰善于捕捉战机,兵至西,众将认为敌势正盛,不如据险自保,何机而动而泰却认为姜维孤军深入,粮草不继,正是出兵之良机。

C. 陈泰能够审时度势,他认为姜维率轻兵深入,是想一战而胜,王经迎战正中其下怀,同时他认为姜维因没有乘胜追击而导致攻守之势逆转。

D. 陈泰作战讲究策略,阵秦秘密出兵,占领道东南高山,燃烽火,鸣鼓角,大造声势,被困将士愤发跃,里应外合,姜维不得已率兵败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泰以经不坚据狄道,必有他变,率诸军以继之。

(2)粮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示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注)①此诗为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后返回家中所作,②醁醽:美酒名③:浅黄色的包书,④底事:何事,什么事②牛马卢:古代赠具“五木”上的名色,博时接名色决定胜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看似简单的叙述,但“三年“与“一日”自成对比,蕴含的情感极为复杂。

B. 颔联通过特定形象委婉抒情,“今夕酒”与“去时书”对举,科场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C. “人间底事无?”以反问强调人世间充满不公平,直指时弊,表达愤世嫉俗的情怀。

D. 尾联笔锋一转,以赌博的胜负为喻,表现了诗人从此之后无意于仕途的洒脱与豁达。

2.李贺的“病骨犹能在”与杜甫“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昭公四年》中,国人对军赋制度改革不满,郑国执政大夫子产用“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对国家有利而个人生死在所不计的爱国情怀。

(2)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诗人客居京华时闲极无聊、消磨时光的生活状态,在闲适恬静中蕴含着诗人的无限落寞与感慨。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王朝统治者把掠夺而来的珍宝视为普通之物的行为,来揭露其穷奢极欲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汽车发展的历史上,汽车行业第一次面临能源形式上的巨大变化,随着大幅下降的生产成本,逐步完善的配套设施、安全性能的稳步提升,使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正在全面提速,而我国,(      )。届时燃料电池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共问构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发展方向。

燃料电池汽车指的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车,而目前车载燃料电池装置所使用的燃料多为高纯度气,国此,联合能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共同完善亚能产业链的工作__________。事实上,直能源汽车从一开始的________,到如今日渐显露出商业化的轮廓,与许多汽车工业强国的研发推广息息相关。在日本,燃料电池汽车是其打造“能社会”过程中_______的重要一环,目前该国已有2700辆燃料电池汽车;早在2017年底,包括整车厂、能源公司等汽车上下游产业的11家公司就成立了合公司,来共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燃料电池汽车虽然还出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但其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企业继续努力,__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幅下降的生产成本、稳步提升的安全性能、逐步完善的配套设施,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正在全面提速。

B. 大幅下降的生产成本,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安全性能的稳步提升,使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正在全面提速。

C. 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安全性能的稳步提升,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正在全面提速。

D. 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逐步完善的配套设施、稳步提升的安全性能,使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正在全面提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将迎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大显身手的新时代

B.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迎来的新时代也将大显身手

C. 新时代也将迎来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大显身手

D. 新时代也将迎来大显身于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给当的一项是

A. 火烧眉毛    不温不火    难能可贵    久久为功

B. 火烧眉毛    不露声色    不可或缺    从长计议

C. 迫在眉睫    不露声色    难能可贵    从长计议

D. 迫在眉睫    不温不火    不可或缺    久久为功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供暖公司发布的试压通知正文,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了保障广大用户正常取暖,我公司定于11月8日对您所在区域的采暖系统进行注水试压,请留人恭候,一旦发现暖气管道渗漏、爆裂、无上水等情况,请尽快拨打电话183*****386向我公司维停人员请教,我们将第一时间派人惠临现场为您服务,为防止上述问题不会出现,试压期间如果舍下不能留人,请将室内总阀关闭。谢谢合作!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是心理学家罗斯所做的关于“不同反馈的动机作用”的实验,他将一个班的学生随机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学习后每日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学习结果:第三组,不告诉学习结果,学习八周后,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条件对换,第二组不变,请根据图表,阐述实验的意义。不超过50个字。

知道学习效果

不同反馈的动机作用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咬文嚼字》杂志近日公布了评选出的2018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巨婴”一词入选“巨要”是指心理不成熟、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容易情绪失控。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