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同步同步练习:第2课 祝福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寒暄(xuān)      朱拓(tuò)    监生(jiàn)           草窠(kē)

B. 踌蹰(chóu)      惴惴(zhuì)   陈抟(tuán)           模样(mó)

C. 间或(jiàn)      谬种(miù)    驯服(xùn)            新正(zhēng)

D. 俨然(yǎn)       形骸(hái)    炮烙(pào)            咀嚼(jǔ)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的每一篇小说都是处心积虑之作,都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B. 鲁迅的祖父因帮助亲戚行贿而入狱,祸不单行,接踵而至的是鲁迅的父亲因病去世。

C. 父亲虽然宵衣旰食地拼命下地干活,但一家五口人仍然难以温饱。

D. 对美韩接连不断的军演,朝鲜政府没有袖手旁观,而是针锋相对地采取了许多措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其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 搞清楚工人和企业主这些微观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和匹配的行为,对于了解失业率的决定因素,解释工资的形成机制,制定降低失业率的政策都十分重要。

C. 开征房产税,提高房产持有的成本,现阶段更是可以起到打击投机、打击囤积居奇的作用,把市场上种种非真实需求的泡沫挤掉,从而对平抑房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D.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福建的闽江、九龙江,广东的珠江,海南的南渡江等,都出台了限制河砂开采的法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杂文贵真。   ①   鲁迅所指出的,它应是“心的直写”。一篇杂文一般  ②   千把字左右。  ③  还有大爱大憎,真喜真愤,很难落笔。写杂文的人最忌说假话,说假话的人原也用不着写杂文。  ④  ,真话不等于真理。  ⑤  ,探求真理的起点永远是心口如一的真话,  ⑥  心口相违的假话。

 

A

恰如

只需

即使

的确

当然

并非

B

正如

只需

倘若

当然

然而

并非

C

恰如

只有

即使

的确

当然

决非

D

正如

只有

倘若

当然

然而

决非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       。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④①③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请你结合示例,在《祝福》中任选一位人物,写一副对联,要求能概括出该人物的命运或形象特点。

示例:《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   上联:聪明伶俐处处留心;下联:小心谨慎时时在意。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理解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间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1.“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2.柳妈与祥林嫂的谈话可以分成两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其谈话要点。

3.鲁迅先生的小说,擅长描写人物的眼睛,在这段文字中的划线处,分别描写了柳妈的眼和祥林嫂的眼,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两处描写的作用。

4.对于柳妈这一人物,有人说她本无恶意,是同情并帮助祥林嫂的人;也有人说她是鲁四老爷的帮凶,是她最后加重了祥林嫂经济和精神的负担,使祥林嫂最终走向了死地。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永远的母亲

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

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褪了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她的亲亲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

“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

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扰了她的回忆。小男孩只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

“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

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

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摊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

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

“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

“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

“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

“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

“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

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得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

1.分析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

(1)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2)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3.试分析文章第4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小说的最后一段作者以想象和细节描写结束全文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