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高考语文一轮: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课外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曝晒(bào)     缣素(jiān)     箨龙(tuò)      亲厚无间(jiàn)

B. 相蹑(niè)     筼筜(yún)      荟萃(cuì)      兔起鹘落(gǔ)

C. 赦免(shè)     砍斫(zhuó)     绢丝(juàn)     庖丁解牛(páo)

D. 偃竹(yǎn)     捕蜩(zhōu)     蛇蚹(fù)       喷饭满案(pē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穷匮     攀缘     蘖根祸胎     始作俑者

B. 深挚    惶恐      幅员辽阔     法网恢恢

C. 报道    部署      伶牙利齿     随声附合

D. 亵黩    装祯      功亏一匮     倜傥不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本来

B.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庙          告:祭告

C.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负:背

D. 及仇已灭                    雠:仇人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的画线词,不属于名词活用为状语的一项是(    )

A. 负而    B. 先王,而告以成功

C. 一夫    D. 仓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兄殁南方(mò)    形单影只(zhī)        辍汝而就(chuò)

B. 丞相薨(hōng)    不省(xǐnɡ)           衔哀致诚(xián)

C. 令守汝丧(sàng)  冀其成立(jì)         汝遽去吾(jù)

D. 其余奴婢(bì)    万乘之公相(shèng)    归取其孥(n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乃能衔哀诚               致:表达

B. 汴州                   去:离开

C. 久远者                   图:打算

D. 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孰:仔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得下(yàn)    奉之繁(mí)    牧以谗诛(jì)

B. 弊在秦(lù)     赂秦耶(lǜ)    弃之如草(jiè)

C. 霜露(bào)      小则获(yì)    革灭尽之际(dài)

D. 胜负之(shǔ)    岁不我(yǔ)   先祖父(ju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未易量

B.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矣

C. 至于颠覆,理宜然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不在战矣

D. 日削月割,趋于亡          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不甚惜,举以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以人             予:送

B. 此言之             得:得当

C. 祸焉             速:加速

D. 牧以谗诛           洎:等到

2.下列画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尺寸之地           至丹荆卿为计

B. 赵尝五战秦           齐人勿附

C. 子孙视不甚惜         燕赵君,始有远略

D. 较秦之得             诸侯之

3.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论断。

B. 作者引用“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作比喻论证,贴切恰当,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增强了说服力。

C. 作者主要采用了分层论证的方法,针对齐、燕、赵三国不赂秦而破灭的情况进行论证,从而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

D. 选文第一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间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遂以其集归,而告于公曰:

“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原文有删改)

【注】①苏子美:苏舜钦,北宋初期文学家。②北宋庆历五年,进奏院举行祭神活动,苏舜钦等人把祭神活动剩余的废纸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吃喝应酬,(这种卖废纸凑酒钱是当时一种不成文的官场陋习)被范仲淹的政治对手王拱宸上奏而免职。当时官场保守派蓄意打击革新派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富弼、杜衍等人。苏子美为杜衍的女婿,又是范仲淹所推举的,所以亦被卷入这场政治风波之中。③指当时流行的骈四俪六,浮艳空泛的西昆体文章。④柔和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         治:国家安定。

B. 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   务:致力。

C. 讽勉学者以近古             讽:讽刺。

D. 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反映推行古文十分困难的一项是(    )

①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②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③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④何其难之若是欤 

⑤时人颇共非笑之 

⑥而子美独不幸死矣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作者整理亡友苏子美遗稿、编录成集后所写的一则书序。先叙述了成书缘由、经过,而后评价诗文的艺术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品质,再表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语言平易,文笔精练,手法多样。

B. 作者在第三段从文章与政治盛衰的关系,详尽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来古文发展的曲折而又艰难的过程及当时古文运动的情况,通过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突出说明了苏子美在古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C. 苏子美生活的时代,形式主义文风充斥文坛,士人们竞相以时文夸耀崇尚,唯有子美兄弟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倡导创作古文。作者通过对比,肯定了苏子美为宋代古文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卓越成就。

D. 本文虽是书序,但情感丰富,淋漓满纸,低回深挚,具有强烈的感人效果。既有对友人坚守心志、独立不移、不追逐时尚精神的赞美,又有对他不幸遭遇、坎坷命运的由衷惋惜、不平和愤懑,令人唏嘘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2)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