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纠错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目标,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宽袍敞襟,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B. 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C. 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 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B. 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 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B. “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 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D. 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  逢

张承志

我举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呵

那长满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

——民歌

①我们见面时,并没有出现什么戏剧性的情景。索米娅用力拽着牛鼻绳,大步迎面走来。她笑着向我问好:“呵,白音宝力格!我听达瓦仓说你来啦。怎么样,路上累么?工作好么?你还是老样子!嗬——嘿!”她使劲拉着缰绳。

②她牵着首车的一头红花牛,和我并排走着。她并没有哇地哭出来,更没有一下子扑进我的怀里,甚至也没有喊我“巴帕”(蒙语,可译为“哥哥”),她丝毫没有流露对往事的伤感和这劳苦生涯的委屈,甚至在我挡开她,用力挥着三齿耙和平底锨,替她把那四车煤炭卸在学校伙房后面时,也是一样。她随口说着什么,若无其事。

③她变了,若是没有那熟悉的脸庞,那斜削的肩膀和那黑黑的眼睛,或许我会真的认不出她来,毕竟我们已阔别九年。她身上消逝了一种我永远记得的气味,一种从小时、从她骑在牛背上扶着我的肩头时就留在我记忆里的温馨。她比以前粗壮多了,棱角分明,声音喑哑,说话带着一点大嫂子和老太婆那样的、急匆匆的口气和随和的尾音。她穿着一件磨烂了肘部的破蓝布袍子,袍襟上沾满黑污的煤迹和油腻。她毫不在意地抱起沉重的大煤块,贴着胸口把它们搬开,我注意到她的手指又红又粗糙。当我推开她,用三齿耙去对付那些煤块时,她似乎并没有觉察到我的心情,马上又从牛车另一侧再抱下一块。她絮叨叨地和我以及前来帮忙的炊事员聊着天气和一路见闻,又自然又平静。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她的一层薄薄的外壳。因为,此刻的我在她眼里也一定同样是既平静又有分寸。生活教给了我们同样的本领,使我们能在那层外壳后面隐藏内心的真实。我们一块儿干着活儿,轰轰地卸着煤块;我们也一定正想着同样的往事,让它在心中激起轰轰的震响。

④下午的诺盖淖尔湖边小镇阳光明丽。已经放了学的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在索米娅周围又吵又嚷;休息的教师们,乳品厂的临时工,还有蹒跚着串门的老汉,都围着这堆刚卸下的煤评头品足地议论。我发觉索米娅在这里人缘很好,她总是被那些人喊住,谈笑上几句什么。

⑤直到活儿干完了,她领着我回家时,我们还是用这样的方式随意闲谈着。当我们转过学校前面的低缓土坡,顺着湖畔的小路朝那间半地穴式的小泥坯屋走去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嘶。钢嘎哈拉拖着脚绊,一蹦一跳地奔来。直到马儿蹦跳着来到我们眼前,不管不顾地径自把脖颈伸向索米娅,把颤动着的嘴唇伸到她的怀里,我才明白了这黑马所具备的一切。

⑥我惊奇万分地望着钢嘎哈拉。它一声不吭地用黑黑的大脑袋在索米娅怀里揉搓着,双耳一耸一耸,不安地睁大着那对琥珀色的眼睛,好像在无言地诉说着什么。

⑦索米娅用沾满煤末的手轻轻搂着黑骏马的头,久久地抚摸着它,我看见,她的眼睛里盈满着泪水,肩膀在微微地发抖。但是她始终背朝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

⑧她飞快地收拾着屋子,打开窗子,点燃炉火,涮洗所有的锅碗什物,挨个地给三个男孩洗掉脸蛋上的脏污,把其其格支使得团团转。

⑨泥屋里又充满了温暖,但不是昨夜那种热烘烘、乱糟糟。她烧了一大锅浓浓的酽茶,把大茶壶煨在炉灶旁的红灰上。她找出一罐黄油和一包黑砂糖,煎了很多黄澄澄的小面饼。她把炸饼摆在我面前,那散着诱人甜香的饼上,油花在滋滋地响着。

⑩山那边白音乌拉公社没有送过柴油机发的电来,天黑了,屋里一片昏暗。索米娅点燃了煤油灯。又一个傍晚,我一直盼望着又一直害怕的傍晚降临了。炉灶里的牛粪火闪着桔黄色的火焰。这活泼的暖色点缀了浓暮灰蓝的阴暗色彩,一闪一跳地,把那被严严压实的不安和激动引了出来,像一阵气浪,像一支无声的旋律,在这低矮的小泥屋里愈来愈浓郁地回旋着。       

(节选自《黑骏马》)

【注】“我”与索米亚青梅竹马,曾共同喂养过黑骏马钢嘎•哈拉,后因故分离。本文描述的是他们九年后重逢的情景。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既暗示了本文人物之间的关系,又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B. “我”在阔别九年之后遇到了索米娅,见面时索米娅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这间接传达了“我”内心的伤感和惭愧。

C.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语句,结尾部分描绘的昏暗而又不失温暖的静谧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D. 本文始终在一种“随意闲谈”的氛围中展开,叙事不紧不缓,情感看似不喜不悲,实则弥漫着淡淡的哀伤,这种安排符合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需要。

2.突然出现的黑骏马钢嘎哈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主人公索米娅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荒见葱茏

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他7岁入邻家私塾,拜在蒲松龄后裔蒲国政门下,后又转投名儒王东生。这两位老师都对蒲松龄存有极深的敬仰之心,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少年路大荒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自觉间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

青年时期,路大荒便立志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只要获悉哪里有聊斋文稿,他必定积极谋求。为了搜集到遗稿,他常常奔波于淄川城乡,远访章丘、济南,求亲问友,辗转反复。

他节衣缩食,不惜重金购买蒲松龄的手稿,因此家中拥有的蒲氏著作越来越多。这其中,以蒲松龄手抄的《祭文》最为珍贵。路大荒初见此书,不由欣喜若狂,立即将所有积蓄取出购买。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道:“然在闻号令角声之中,资斧告罄之时,尚恋之一书.人间尚存如我之痴耶乎!然能聊慰所嗜,何顾世人之笑讪也。”由路大荒注释、编辑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和《聊斋全集》(四册)先詹在日本和国内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37年l2月,济南、淄川相继沦陷。路大荒南下杭州学习航空技术,后又返乡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日军得知路大荒藏有大量珍贵的蒲氏手稿,欲行抢夺。事先得到消息的路大荒背起手稿躲进了深山。日军一怒之下,放火烧掉了他家的房屋,并在淄川城四处张贴捉拿他的告示。路大荒辗转来到济南,隐居在大明湖边的秋柳园街。秋柳园街比邻曲水亭街.他安寄于此,乐在访书。l938年的一天,他在曲水亭街上的一家书店发现了一套《聊斋文集》(六册),大喜过望,但因囊中羞涩当无力购买,只好设法将书借回家中,连夜在灯下抄录。治学拓荒,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是这种几十年不改初衷的执着,成就了路大荒“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

新中国成立了,路大荒欣喜万分。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这更加激发了路大荒的研究热情。1953年,山东省整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成立,路大荒担任副主任。他亲自带领研究人员,或深入淄川在乡间广泛征集蒲松龄的著作版本、手稿、佚文和遗物,修葺整理蒲氏故居,或远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查询点滴资料,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62年,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支持下,一部更大规模的《蒲松龄集》问世。这部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凝聚了路大荒的毕生心血,总共收集了聊斋文稿l20余万字,奠定了路大荒“蒲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学界认为,《蒲松龄集》是“蒲学”的基石,在“蒲学”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喜爱蒲松龄小说的人,饰演聊斋剧目的人,还有“蒲学”研究的后来者,都十分感念路大荒,正是由于他艰苦卓绝地收集、研究、整理蒲松龄的著作,读者得以捧卷饱赏,学者得以利用钻研。与此同时,路大荒把最心爱的《聊斋文集》手稿一并捐献给了国家,并出版了《蒲松龄年谱》和《聊斋俚曲集》等著作,实现了他的“蒲学”人生。

路大荒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蒲学"以外的诸多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尽管博学,但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该深挖哪口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深知真正厚实博大的学问,必然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获得。为此,他读书、治学、从艺从不敢懈怠,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专心于学术。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由于患有脑中风后遗症,身体活动受限,经常卧床,但仍然不忘“蒲学"研究。他曾让孙女打开事先藏好的《蒲松龄集》,告诉她某页某段还有些必须修正的问题要记下来,并叮嘱她,此书以后如能再版,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改过来。学问做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令读书人叹服。

路大荒是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纯正的人文学者,他的身上闪烁着令我们亲近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光芒。

(有删改)

相关链接

爷爷青年时期,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当时邓恩铭的叔父邓国谨是淄川县长,他劝告爷爷说:“人生行为如黄河流水奔泻千里,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若受制约可流入大海,希望你对事业有所抉择,好自为之。”爷爷深有感悟,从此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研究中去。

(选自路应和《怀念我的爷爷路大荒》,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路大荒对聊斋作品的最初接触,始于早期就教的两位老师,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手稿。

B.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路大荒为此欣喜万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

C. 《蒲松龄集》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支持下得以问世,路大荒凭借此书确立了自己“蒲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

D. 路大荒在绘画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因而赢得了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题目“大荒见葱茏”运用双关等手法,寓意丰厚,形象生动地将传主姓名与事业追求结合起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 路大荒爱书成痴,致力于《聊斋》相关书籍的收集,即使资产告罄,仍求书不止,自谓世间再无更痴者,不在乎世人之笑讪。

C. 路大荒南下杭州学习航空技术后,在杭州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后为保护蒲氏手稿,背着大量珍贵手稿躲进了深山。

D. 路大荒天资聪颖,知识渊博,在多个领域均颇有成就,“蒲学”方面的研究虽不是其最高成就,但却是他一生最执着和热爱的。

E. 路大荒一生舍却家财,对蒲松龄手稿进行搜集,但他不以此谋利,并把最心爱的《聊斋文集》手稿捐献给了国家。

3.路大荒成就“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注】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③设次,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

B.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

C.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

D.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指明晓儒经,是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隋朝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唐朝科目更多,其中以经义取者称为明经。

B. “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诸生,以后历代多沿用。

C.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D. “庐墓”也叫庐冢,是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专为守护父母的坟墓而盖的房舍,以供丧家守丧期间居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褚无量心无旁骛,学业优良。他幼年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专心致志,尤其精通《礼记》和司马迁的《史记》,为他出仕奠定了良好基础。

B. 褚无量全心尽孝,感人至深。他在庐墓守丧期间,鹿破坏了他所种植的松柏,他哀告群鹿,群鹿竞不再来践踏松柏,为此他一生不吃鹿肉。

C. 褚无量明辨是非,直言进谏。东都太庙损坏,皇帝要去东都,姚崇建议不宜撤销行程,褚无量极力反对,皇帝最终听取了褚无量的意见。

D. 褚无量重视文教,整理典籍。唐高宗时内府藏的旧书次序混乱颠倒,褚无量建议修复抄录补充,增加皇家藏书,担任修复典籍的使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2)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 “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首联传达出重阳佳节边地无战事,人们饮酒登高,一派欢度节日之景。

B. 诗中“黄花酒”即菊花酒,颔联“中军”指的是戍守边塞的主力大部队。

C. 颈联“横笛”“娇歌”既写出了战士们尽享节日之乐,也暗含着浓浓的怀乡之情。

D. 诗中“征雁”“塞云”作为典型的边塞风物,寓情于景,间接传情。

E.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以一个“荷”字直接抒发了对边地和平安宁的喜悦之情。

2.诗中“封大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两幅山间对比鲜明的朝暮景象。

(2)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援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之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前人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②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在所谓的“家校合作”的名义下,将学校自身事务转嫁给家长。

③有些中小网站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不惜大打擦边球,放任黄、赌、毒及虚假信息,炒作耸人听闻的传言,以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八卦心理。

④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⑤因为事件的来龙去脉复杂繁琐,想要给读者解释清楚,就要长篇累牍,更无法将整个故事浓缩在140个字以内。

⑥最近单位组织员工去北部湾旅游,这个季节正是海鲜收获的时候,大家都期待着,因为这趟旅行不仅有优美壮阔的海景相伴,还可以大快朵颐,岂不美哉!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火车票既是乘车的凭证,也是传播的媒介,它在保证基本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适当开展一些广告业务,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自主经营行为。

B. 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十月一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C.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始终顾全大局,努力推进与南海各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途径。

D. 近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下半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并仔细阅读了省班主任职级评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赠书:奉上力作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 采稿: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作者赠稿。

C. 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D. 从教五载,忝居教席,深感才疏学浅、学养不足,欲为学力精赡,则应以读书为先。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最好能养成做课堂笔记的好习惯。____?通常来说,首先你要准备好专门的笔记本,以便分类整理与课后查找;其次____,不宜繁复啰嗦,以致流于形式、无的放矢;最后你得明白,课堂笔记需要及时回顾温习,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______,诸如每日检查回顾、每周定期翻阅、每月串联加深等等, 这样能更好地达到做课堂笔记的效果。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去“祈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里约奥运会之前,主教练郎平曾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去普陀山祈福,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可见,“祈福”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强选手或应试者们必胜的信心,而有了必胜的信心,势必会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这样就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①有了必胜的信心不一定就能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6年8月5日,6位从河北衡水中学、安徽毛坦厂、湖北黄冈等传奇高中走出的2016届省状元,在淘宝商家的筹划下,他们拿出了自己的功课笔记上网进行拍卖,但最终只有3位状元的部分笔记拍卖成功,手稿版基本为单本拍出1000元的价格,且出价均只有一次,其余则流拍。这些学霸们的高考“通关秘籍”集体亮相,引发了各方讨论:有人认为“状元笔记”能发挥极大的学习借鉴作用,值得拍卖;也有人觉得学习之路没有捷径,盲目崇拜“状元笔记”不理智;还有人觉得网上拍卖“状元笔记”实际上是商家唯利是图,不负责任地进行商业炒作。

针对以上争论,你有什么看法?请将你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