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天水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为何李清照对香炉会如此情有独钟呢? 这要从香炉的用途说起了。。

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青铜鼎。鼎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香炉里装的则是香料,都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每日举行的敬佛礼佛的过程中,就包含了焚香的仪式,这使得焚香的习惯更广泛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当时生活中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宋代时,各种香炉除了供皇室、贵族和文人使用之外,也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了。不但敬神祭祖要用香炉,在厅堂卧室里要点燃香炉,甚至在各种高端的宴会、欢乐的庆典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一些小型香炉更是成为文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比如宋代的《槐荫消夏图》,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人在户外乘凉,慵懒地躺在槐荫之下,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只香炉,从他惬意的表情上,仿佛可以闻到空气里的清香。

在汉朝,有一种“博山炉”已经在皇宫和贵族中流行了,炉体常用金属制作,呈青铜器中的容器豆的形状。炉子上面有高高尖尖的盖子,表面装饰着重叠雕刻的奇禽怪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此这种香炉就称作博山炉。后来,逐渐出现了青瓷或白瓷做的瓷香炉,香炉的样子也不再是单一的仙山了。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金兽便是做成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香炉是为了燃香取味,打造得小巧可爱,也可以装点室内陈设,这些金兽就有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样子,看上去一定很萌。李清照这首词曲中的“瑞脑”,便是南宋文人焚香时用的香料了。汉朝时期博山炉都是有盖子的,应该是与燃香的原料和方式有关。在西汉之前,焚香用的都是屈原说的“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茅香或蕙草,用法是将草放置在香炉中直接点燃。草叶燃烧后产生馥郁的香气,但有个毛病,就是烟火气比较大,烧太猛了还挺呛人的,所以得盖上盖子。

汉朝之后,南海地区树脂类的龙脑香和苏合香传入,香料被制成香球或香饼,在下面放上炭火,高温将这些香料一点点烫燃起来,香味也很浓烈,烟火却少了很多,于是香炉在造型上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做成金兽等造型之外,也出现了各种敞开式的香炉。香炉的广泛应用促进其自身在宋朝获得了大发展,宋代的皇帝都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特别是宋徽宗最喜欢素雅娴静的釉色,加上宋代文坛中古文运动,也追求文以载道,反对浮靡的风气,素雅而简洁之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宋代重视金石之学,仿古蔚然成风。出现了各种青瓷仿制成商周青铜器的样子,而把它们缩小,便成了各种精致的敞开式小香炉,比如仿青铜鼎、鬲和樽的小香炉,还发展出高足杯式炉、敞口莲花炉、镂空覆盖式香炉,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可以方便地在室内移动,受到广泛的喜爱。

于是,追求雅趣的李清照自然会喜欢上当时广泛流行的香炉了。她将自己的忧伤化作精致的悲情,投射到了一切美的事物上,香炉便与春花、微雨一起,成了李清照最喜爱的审美选择。但是你会发现,在李清照的词曲中,虽然香炉、香烟屡次出现,却从未提到香枝,在《槐荫消夏图》中,也只见香炉不见香枝插在里面。其实线香在明代才出现,在宋代,燃香常用的的方法还不是直接点燃,而是透过炭火的焙烤而取其香气。因此我们在宋代绘画中只见形象各异的香炉,却看不到插在炉中的线香。

(选自方舒《李清照的香炉:沉香玉炉袅残烟》,有删改)

1.下列关于“香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教的传入,使焚香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这也促使香炉真正成型和发展起来。

B. 香炉是专门用来焚香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香炉与青铜鼎有相同的作用,都是表达对祖先与天地的尊敬。

C. 汉朝以后南海地区的香料传入中原,这些香料香味浓烈、烟火少,导致香炉的造型不断发展变化。

D. 早期的香炉炉体为金属制作,后来逐渐出现瓷质香炉,并且香炉的样子也不再单一,有了各种动物造型。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宋代皇帝都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再加上当时提倡的古文运动反对浮靡的风气,所以香炉在宋代获得了大发展。

B. 香炉作为当时广泛流行的器物,香炉和其他美的事物一起作为李清照忧伤化的感情载体,成为李清照最钟爱的审美选择。

C. 香炉不仅可以用来焚香,小巧可爱的各种造型还可以用来装点内室,如李清照“瑞脑销金兽”中的“金兽”即动物造型的香炉。

D. 在宋代,焚香受众面广,并且适用的场合也广,敬神祭祖要焚香,厅堂卧室要焚香,一些宴会、庆典也要焚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汉之前,焚香用的都是茅香或蕙草。焚这种香需要直接点燃,但因烟火气大,就需要香炉上有盖子。

B. 汉朝之后,由于所焚的香料有所改进,并且焚的方式有所改变,烟火气较以前的燃香草少了很多,也就逐渐出现了敞开式的香炉。

C. 由于宋代仿古蔚然成风,出现了各种青瓷仿制成商周青铜小香炉,这也使追求雅趣的李清照喜欢上了这样的小香炉。

D. 由最初的点燃香草,到后来的通过炭烧焙烤取其香气,直到明代点燃线香,这基本上是焚香发展的历史。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B.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C.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D.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和“征”都是指征召布衣出仕,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察茂才”“举孝廉”则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B. 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C.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D. 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蒋济机智有谋略,多次替太祖解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蒋济假称消息,孙权相信,烧毁围城的营阵撤离;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想要迁都,蒋济献策,解除樊城之围。

B. 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上谏。文帝问他天下“风教”,他大胆直言;明帝时,他直言告诫文帝要估计老百姓能力,安抚他们的疾苦。虽开始都触怒君主,但最终还是获得原谅。

C. 蒋济文武兼备,深受赞许。他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深得明帝称赞。

D. 蒋济为人谦虚,淡泊名利。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蒋济被加封为都乡侯,但他认为赏赐一定要给有功之人,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谋划,也没亲自统帅打仗,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2)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 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民莺语,与白居易“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

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作特点,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只能给的相应语句。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点名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经》中劝告女性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赤壁赋》中侧面写箫声哀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带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作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B. 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 微雕艺术家别树一帜,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地随意雕刻。

D. 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要等,等待成为习惯,会在等待中蹉跎岁月;不要怕,你今天不做的,或许是永久的遗憾;不要悔,错过也可重来。

②近些年,我国国产轮胎质量提高,逐步获得消费者认可,自主品牌崛起,不断涌现出可以和国际品牌分庭抗礼的企业。

③泰山景象雨季最壮观,云深雾重,霎时翻云覆雨,须臾波涛汹涌,如浓墨泼洒,似淡墨轻抹,山隐水现,变化万千。

④对手握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带头读书学习,唤起读书的意识,引领社会风尚,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

稗官野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但可补正史之缺,更可以让人直观了解某个历史阶段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风土人情。

⑥今年纺织行情不孚众望,各企业开工普遍较早,不少龙头企业更是连春节假也没有放,开足马力搞生产,喜迎开门红。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 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增强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

B.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C.网络购物之所以如此蓬勃兴起,原因很多,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转型,以及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等等。

D.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稳健扎实、积极进取推进各项工作,一项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城市,中国的乡村 ____在沦陷,____以更惊人的速度坠落。____它更弱,更没有重心和屏障,更乏自持力和防护性,____成了城市生活的下游和垃圾桶。我____怀疑:中国还有真正的乡村和乡村精神吗?

 

A

不止

由于

甚至

乃至

B

何止

因为

乃至

甚至

C

何止

/

并且

由于

甚至

乃至

D

不止

/

并且

因为

乃至

甚至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人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⑤②⑥③①④

D. ⑤⑥②④③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城市文明与乡村传统在碰撞: 当城市的汽车尾气熏闷着忙碌日子的无奈时,特别怀念故乡炊烟缓缓地升腾,抚平着平淡日子的孤寂: 当城市的纯净水在           时,特别怀念故乡甘甜的井水,      

①敷衍我们生存的日子②清澈我们生存的日子③浇灌成长的岁月④滋润成长的岁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A. 山川相缪       举匏樽以相属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物各有主       而未尝往也        举酒属客

C. 夙遭闵凶       杯盘狼藉          逝者如斯

D. 知不可乎骤得   侣鱼虾而友麋鹿    哀吾生之须臾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 此余之所得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越陌度阡,枉用相          存: 保存

B. 少无适俗,性本爱丘山      韵: 韵律,节奏

C.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 拾取,采取

D. 对酒歌,人生几何          当: 应当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