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

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1.对文中所说的“‘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的表述,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

B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想常回家看看心有余而力不足。

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

D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新修订的《老年法》规定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着实有些多余。

B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必须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

C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

D时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一。

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

C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D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一)文言文阅读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 项伯常屏蔽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 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 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 ①暴师霸上,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陪邻

C. ①群臣绛、灌等敢入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

D. ①高帝笑                     ②泉涓涓始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项伯常屏蔽之。

(3)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侧面写出了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得失,不会为外物所左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巴金:不做欺世盗名的骗子

李致

粉碎四人帮以后,巴老开始在四川出书。出第一本书起,他就宣布不要稿酬。当时向巴老要书的人很多,样书不够,他就出钱买;出版社为他冲洗照片,他从上海寄钱来付费。

留在出版社的稿费怎么办?

一九八一年,出版社党委讨论了这个问题。多数同志主张用巴金的名义设立奖金。我在转达这个意见的同时,建议把稿费用来帮助某些有困难的作者。不久,巴老回信说:稿费问题就按你所说用来帮助作者吧。设立奖金我不赞成,我反对用我的名字。

一九九四年一月一日,巴老给四川省作家协会写信,再次表明态度。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我非常感谢。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巴金全集》时,拟编两卷巴金的日记。巴老委托我替他校看日记原稿。四川出版界一位朋友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由四川出版日记的单行本。

一九九一年冬我向巴老转达了这位朋友的请求。巴老有些犹豫,我说:《鲁迅日记》也有单行本,您的日记也可以出单行本。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巴老勉强同意了。

我回成都不久,外甥李舒给我带来巴老的信。日记我考虑了两个晚上,决定除收进《全集》外不另外出版发行,因为这两卷书对读者无大用处。我没有理由出了又出、印了又印,浪费纸张。我最近刚看过这些日记,里面还有些违心之论,你也主张删去,难道还要翻印出来,使自己看了不痛快,别人也不高兴?你刚来信说你尊重我的人品,那么你就不该鼓励我出版日记,这日记只是我的备忘录,只有把我当成名人才肯出版这样东西,我要证明自己不愿做名人,我就得把紧这个关,做到言行一致。对读者我也有责任。我出一本书总有我的想法。为什么要出日记的单行本?我答应你,也只是为了不使你失望。几十年前我曾经责备自己拿作品应酬人,因此大发牢骚,今天在我搁笔的时候我不能再勉强自己了,何况《全集》出版之后另出日记单行本还要同人文社办交涉。

一句话,日记不另出单行本。

回想起来,我当初想得太简单。《鲁迅日记》是在鲁迅逝世后多年出版的,他在世时也可能不同意。惭愧之余,我立即给巴老去信表示尊重他的决定,并把巴老的决定转告给出版界的那位朋友。

一九九一年秋,原成都市第二中学校长张珍健同志来到我家。他是巴老的读者,十分崇敬巴老的作品和人品。为迎接巴金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他用了半年时间把巴老作品的书名刻成五十六方印章,并请艾芜老人题签。他希望到上海把这些印章送给巴老。

珍健同志双腿残疾,一生拄着双拐。看见他诚恳的态度和辛苦的劳动,我委实被感动了。我找了一个折衷方案:我去信征求巴老的意见,能否用十五分钟时间会见他。珍健同志表示愿意静候佳音。

不久巴老即回了信:张珍健同志要送我五十多个印章,我感谢他的好意,但是我不愿意举行一种接受的仪式,让人们谈论、看热闹,也不愿意让他把印章送到上海亲手交给我,只为了一刻钟的会见,这样做,我觉得不近人情。总之烦你告诉张同志,不要来上海送印章,他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看由慧园代收,不好吗?将来还可以在慧园展览。

读完信,我感到自己考虑很不周到。我尊重巴老的意见,便给珍健同志打了电话,委婉地作了解释,请他谅解。

一九九三年我回到成都,偶然在《读书人》杂志上看到珍健同志的文章《巴金访问记》。原来珍健同志已在一九九二年秋到上海看望巴老。巴老收到《印谱》以后,既高兴又谦虚地说:你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和功夫,我过去那些书都是乱写的,没有多大意思。巴老和珍健同志交谈了五十多分钟,送了一部《激流三部曲》给他,并题字签名。临别的时候,八十七岁高龄且举步维艰的巴老,坚持把珍健同志送到大门外。珍健同志一再请巴老留步,巴老却说:你不远千里专程来访,我送送你是应该的。

巴老就是这样对人对己。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日

(节选自《我的四爸巴金》,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以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巴老在文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表现了他在对人对己方面的诸多高尚品德.

B.巴老从出第一本书起,就将稿酬用来帮助某些有困难的作者;样书不够,他还自己出钱买,满足读者的愿望。

C.作者向巴老转达四川出版界一位朋友由四川出版巴老日记的单行本的请求时,巴老当时就拒绝了

D.巴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不赞成以自己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E.巴老不愿张珍健将印章送到上海,主要是因为希望慧园代收,以便将来可以在慧园展览。

2.本文主要叙写了有关巴金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文中第自然段引用巴金先生的信件内容有何作用?

4.文章表现了巴金先生对人对己方面的诸多高尚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从对人”“对己两方面中任选一方面加以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B.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C. 在金秋十月的登山活动中,他和家人同赏自然美景,共享天伦之乐

D.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 建设部要求,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 “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D. 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现在的重庆夜景,更加璀璨夺目,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最连贯的一组是( )

为了达到一种万众跟随奥运火种的神圣感,国际奥委会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十分严格。

国际奥委会相信这种纯净的火种能够代表奥运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

如果火炬熄灭,也只能用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

而在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有一个传递队伍,一条路线。

火种必须是在奥林匹亚山脚下用凸透镜采集的太阳光。

A. ②①④⑤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①⑤③②④    D. ①⑤④③②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________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所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引来了一些质疑。

  对于小陈的行为,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